日本服裝品牌優衣庫 百分之百中國制造
有種說法是,“80%日本人都至少有一件優衣庫的衣服,而這家公司所有的產品現在已經100%中國制造”。這并不奇怪,日本服裝品牌優衣庫的老板柳井正號稱日本首富,這個眼光獨到的裁縫,最終從平民消費中發現了商機,并很早就把觸角深入中國,打起中國牌,在華下單低成本制衣。
GDP全球第三、一向挑剔的日本民眾,眼下已能接受遍布身邊的中國制造產品,不管是衣食住行,還是涉及這個島國引以為傲的電器、IT等精益制造領域。尤其是在日本形成M形社會后,當地中低收入消費者認為,中國制造產品拉低了物價,豐富了生活選擇。
不過近水鄰邦的我們還遠不能洋洋得意。雖然有夏普、索尼等企業沒落,雖然陷入所謂失落的20年至今沒有走出來,但日本如今仍在全球高端制造價值鏈中占據鏈主地位,而中國企業還是打工仔,非發包方;日本依靠財團模式,在華數萬家企業的背后集結著驚人的力量,在信息電子、鋼鐵、汽車等多個產業擁有著可怕的話語權。
中國制造在日本有著怎樣的優勢、劣勢,如何在競爭合作中跨入“中國創造”,贏得國際消費者的尊敬?帶著這些問題,7月6日-7月12日,聯手環球市場集團暨GMC優質制造商聯盟,趕赴日本進行“中國制造”的探訪之旅。在東京、大阪、京都等日本主要城市,記者和當地消費者深入接觸,和許多中日企業家、貿易研究專家面對面交流,了解到許多中國制造在日本的成功與失敗、困難與奮斗,不為人知的故事。
在日本,有多少商品是由“中國制造”?沒人能給出精確的答案,因為太多了,而且每天還在增加。
日本首富的中國牌
在日本采訪時,記者獲知近來發生的一個真實故事。一個中國女孩到日本旅游,要導游領她買Hello Kitty,因為她覺得,只有在日本買到的才是最正宗的。結果導游告訴她,Hello Kitty基本上是made in China。
無獨有偶,記者的一位朋友“青心小魚”最喜歡機器貓,她希望幫買正版的機器貓公仔。結果,記者抽空在大阪的梅田、心齋橋、日本橋,以及大阪關西國際機場的免稅店,尋找了許多個商店,發現機器貓公仔竟都是made in China。
這還不算。7月7日,記者來到東京的銀座步行街,這里被譽為全世界最繁華的商業街之一。我們逛了日本著名的青山洋服,還有一幢7層樓高的優衣庫(拓展選址信息)旗艦店,發現青山洋服和優衣庫的服裝,也都是中國制造。由于優衣庫正在打特價,一些衣服比國內還便宜,所以我們每人都買了幾件。
有種說法是,“80%日本人都至少有一件優衣庫的衣服,而這家公司所有的產品現在已經100%中國制造”。這并不奇怪,優衣庫的老板柳井正號稱日本首富,這個眼光獨到的裁縫,最終從平民消費中發現了商機,并很早就把觸角深入中國,打起中國牌,在華下單低成本制衣。盡管今年上半年經營有點不太順利,但這個倔強的老頭在日本人心中,威望極高。
東京的導游對記者介紹,這些年來日本經濟不景氣,人工成本又特別高,所以不僅超市、大賣場充斥著中國制造的商品,就連高檔商場也有許多中國貨,畢竟后者因為人工及原材料成本低,更具競爭力。
不過他也透露,中國制造的很多高檔商品,并不是以中國品牌的面目出現,而是穿著日本或其他國家的品牌馬甲出場。青山洋服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雖然made in China,但許多日本人仍喜滋滋地買下。
心齋橋:中國商品一條街
赴日期間,記者還特意逛了東京、大阪、京都的超市、賣場、電器城、商業街,看看日本普通老百姓,購買什么樣的中國商品。
一番“草根”調研的結果是,從服裝、電器、家具、百貨、小五金、日用品,到水果、蔬菜等食品,中國商品已不計其數,大多物美價廉,實用美觀,甚至時尚新潮,深受日本消費者的喜歡。
在大阪一條長長的心齋橋商業街,兩旁分布著許多平價商店,銷售鞋襪、玩具、手表、手機等各類生活用品。當地一位姓呂的導游告訴記者,“這條街上絕大多數商品,都是中國生產的,價格很便宜。所以這兒每天都是人潮洶涌,摩肩接踵。”
記者還特意逛了迪斯尼專賣店,瀏覽各類可愛的玩偶、鑰匙鏈、項鏈、手機鏈、手表、筆,有米老鼠、Nemo、小熊維尼、巴斯光年等各種造型,沒錯,清一色的還是中國造。
導游半開玩笑地說,也許這條街上,就只剩下藥妝店和茶店的商品,是日本原創的了。他還告訴《金陵晚報》記者,除了價廉,這些遠赴東瀛的中國產品,質量大多過硬,因此受到日本消費者的歡迎。比如襪子,就比中國國內銷售的質量更好,更耐穿。
“洋馬甲”的尷尬
7月10日,探訪團一行入住大阪的新阪急酒店。記者就近去調研了對面的Yodobashi Umeda,這是大阪最大型的電器城。
Yodobashi Umeda的一樓,主要是手機及其飾品、零配件,同行的環球市場陳佩欣想給蘋果手機買點飾品,好些看中的手機保護套、耳機或者手機鏈,都印著made in China。
樓上幾層銷售的是日本佳能、尼康、索尼、松下等相機,一些是日本生產,也有一些來自中國。一位了解情況的日本朋友向記者介紹,就算這些在日本生產的相機,其中也有許多零部件是在中國生產的。
采訪中,記者從相關統計數據獲悉,目前日本市場上的生活類電器,約一半是在中國生產的,包括電腦、手機、相機、打印機、iPhone零部件等。但是,這些中國貨卻是“裸身”銷售到日本,因為用的都是日本或其他國家的品牌,長著“外國臉龐”。
7月11日,探訪團一行來到關西地區老牌家電連鎖巨頭上新電機的總部,并參觀了其在日本橋的Joshin電器賣場。上新電機的負責人承認,賣場內許多電器的零部件,都是中國制造,但沒有一個是中國品牌。
“難道你們不銷售海爾家電嗎?”面對記者的疑問,這位負責人領著我們來到AQUA的洗衣機和冰箱前,說:“海爾收購了三洋,但在我們的賣場,只采用日本的AQUA品牌,并不用海爾的品牌。”記者仔細查看,發現AQUA洗衣機和冰箱的機身上,確實沒有任何Haier的標識。
這確實是一件令人尷尬、甚至有些沮喪的事情。這些天,在日本看到這么多中國制造的商品,卻沒有看到一個屬于中國自己的品牌。原以為在家電賣場能看到海爾,但據說海爾家電在日本也賣得不好,于是收購三洋白電,希望借助日本的AQUA品牌來打開局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