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貿易“十二五”規劃出臺 商業功能區建設為亮點
早在去年就已經定稿的國內貿易“十二五”規劃,在征求相關部委意見后,終于在近日出臺。
根據上述規劃要求,國內貿易總體規模指標實現翻番,到2015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萬億元左右,年均增長15%左右。
與以往規劃不同的是,此次規劃結合國家區域戰略和城市化戰略格局,確定了11個主要商業功能區,發揮其商品集散和輻射帶動功能,形成一批國內貿易的重要增長極。
商務功能區
此次規劃提出要加快形成的商業功能區包括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中原、長江中游、成渝、關中-天水、滇黔桂、甘寧青、新疆和哈長在內的功能區。
在商務部內貿專家、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流通產業研究室主任宋則看來,商業功能區建設是規劃最大的亮點。
位于東南沿海的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商業功能區建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進一步強化貿易中心地位和消費集聚功能。
推動中原、長江中游、成渝、關中-天水商業功能區建設,強化商品特別是農產品現代物流基地和流通樞紐地位,提升商品集散和消費集聚功能。
西部滇黔桂、甘寧青、新疆商業功能區建設,主要支持特色商品流通、民族貿易和邊境貿易發展,增強商品集散功能和市場保障能力。
哈長商業功能區是唯一的北部功能區,定位糧食等重要商品流通和專業服務行業,增強商品集散功能和為產業服務的能力。
宋則認為,商務功能區打破了各個省區行政區劃的限制和切割,將真正有利于商品、人才、資源在全國的競爭機制中流動起來,對于指導區域流通資源的集聚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商務部已于近日發文,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摸清商貿功能區發展現狀。
主要摸查對象為年交易額在1億元以上,以批發交易、批零兼營、物流配送為核心功能,以商品展示、信息服務、金融結算等為輔助功能的商貿區。
商務部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億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場有4940家,交易額達7.3萬億元。
在財稅和政策支持方面,規劃還提出農產品批發市場用地可以參照工業用地市場地價水平、所在區域工業用地基準地價和工業用地最低價標準等確定出讓底價。
財政部也發出通知,對農貿市場使用的房產、土地,暫免征收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
內貿擴內需
目前外需萎縮的情況下,進一步提升內貿比重,可以幫助加工貿易企業應對危機,同時促進消費。
早在2010年的全國商務工作會議上,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介紹“十二五”商務發展總體思路時就強調,堅持進口與出口并重——在穩定出口增長、保持和擴大國際市場份額的同時,更加重視擴大進口,發揮進口對宏觀經濟平衡和結構調整的重要作用。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1-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4%,與固定資產投資一道拉動中國經濟增長。
受制于國外市場,外貿增長空間有限,今年外貿增長10%的目標完成難度較大,處于多頭管理的內貿市場,如能打破內需環節存在的障礙,拉動消費的效果更為明顯。
為了加強國內貿易工作,商務部在2011年上半年完成了對內貿機構及職責重新規劃和設置。
經過調整之后,將原4個內貿司局與原服務貿易司、原信息化司相近的業務重新歸類,使直接與內貿工作相關的業務司局增加為6個,成為最大的業務司局群,并將原商貿服務管理司更名為流通業發展司,原市場運行調節司更名為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
新確定的6個內貿司局的職責,分別強化了市場體系建設、流通業發展、市場運行與消費促進、市場秩序、服務業發展、電子商務等內貿工作重點,突出對內貿工作的宏觀性、促進性。
陳德銘也撰文表示,內貿工作成為擴大消費需求的重要“抓手”,要求商務部進一步加強內貿工作,特別是在機構設置上充分體現內外貿融合,實現對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的統籌管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