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積極謀環保 并不是有錢就能“任性”
“排污權交易不僅給企業帶來了經濟效益,還提高了減排治污的積極性,獲得了雙贏。”福建青山紙業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日前通過省海峽股權交易中心轉讓了一筆富余的“排污權”。
截至今年8月31日,福建省共舉行了39場排污權交易,累計542家企業參與交易,總成交1361筆,成交總額超過3.18億元。其中,2016年累計成交653筆交易,成交金額超過1.91億元。記者日前獲悉,福建省將在所有工業排污企業全面推行排污權交易。
“打出綠色牌,還要走好特色路。企業是市場的主體,也是環保的主體。只有激活企業治污活力,主動承擔責任,構建綠色生產體系,才能有效地緩解和根治環境問題。”福建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2014年,福建省展開排污權交易工作,出臺《關于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工作的意見(試行)》。其中要求先行在造紙、水泥、皮革、合成革與人造革、建筑陶瓷、火電、合成氨、平板玻璃等8個行業試點推行排污權交易。
然而,在排污權交易中,并不是有錢就能“任性”。福建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需要增加排污的產業必須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購買排污權企業所在地區的排污總量不能超過當地的排放控制目標,企業購買的“排污權”不得突破當地的環境承載力。只有滿足這三點,環保部門才會批復購買權,否則企業再有錢,也買不到“排污權”。
在這樣的嚴格規定下,福建“排污權”的價值得到了越來越多企業的重視,一些企業開始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不少企業感受到:排污要花錢,減排卻能掙錢。“容量有限、資源有價、使用有償”的環境資源價值理念漸漸根植于企業的理念之中。
比如,福建金牛水泥積極開展脫硝減排工作,每年投入兩千多萬元進行技術裝備改造升級,在生產環節上開展行業對標,降低生產成本。僅2014年,就實現減排2500萬噸,交易排污權257噸,實現交易總額575萬元。
晉江豪山建材有限公司采用天然氣取代煤炭生產瓷磚,也節省出了不少排污指標。“粗略地算,改用天然氣后公司一年少用4萬噸煤,可以減少45噸二氧化硫排放。”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開展節能減排升級改造,一開始生產成本會上升,但企業通過排污權交易,反而獲得了“新生”。
據了解,晉江豪山建材正在緊跟國家產業政策,生產高附加值產品,以抵御市場風險。一石激起千層浪,福建泉州越來越多制造業企業開始采用清潔能源,石獅地區印染行業全面告別“煙囪時代”。
福建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與傳統依靠行政手段進行外部約束相比,作為一項環境經濟政策,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通過對企業進行內在約束,大大增強了其減排治污的內生動力,讓企業變“要我減排”為“我要減排”。
“必須正確厘清市場和政府的權力邊界,既不能‘拉郞配’也不能‘當看客’,讓企業在市場中‘自由戀愛’。”福建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排污權交易中,雖然政府嚴格按照市場化運作,減少行政干預,但并沒有缺位,始終服務市場,及時封堵一些違法行為。
有別于一些地方以政府儲備排污權出讓為主的方式,福建省在政策制定過程中,始終把激發市場活力、引導和鼓勵企業減排交易獲利作為重點,注重培育二級市場,突出市場調控作用,使企業積極性倍增。
截至今年3月7日,福建排污權交易總成交金額1.5億元。截至今年8月15日的統計數據顯示,總成交金額3.08億。不到半年時間,福建排污權交易成交金額翻了一倍,二級市場交易筆數占比93%,政府幫助促成的交易則不到100筆。
福建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的排污權交易工作中,福建全面實行“互聯網+”,企業不需要現場競價,直接通過網絡競價即可,降低了企業的成本。同時,針對企業的不同情況制定了多種交易形式,如網絡競價、協議轉讓、儲備出讓、排污權租賃等,讓企業能選擇合適的方式參與交易。此外,交易場次從每月1場增加到每月兩場。
作為國內較早試點排污權交易的省份之一,福建正在逐步完善配套政策。目前,當地陸續出臺有關排污許可證、主要污染物排污權指標核定、建設項目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等8個管理辦法,交易和監管的長效機制逐步建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