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道 · 中國雅事 | 插花,居室一抹香
選嫣紅,裁嫩綠,春色傍纖指。
碧繡銅瓶,寒湛井華水。
疏疏密密安排,分濃配淡,
映一片、文心畫理。
重位置。小窗矮幾烏皮,蜻蜓翼明綺。
便到飄零,也在硯池底。
只愁簾外鶯兒,憐伊孤冷,
銜送上、隔鄰濃髻。
——王策《祝英臺近·瓶花》
有人說中國沒有插花,
有人說中國的插花在日本。
其實,我們每個人對中國插花的認知
都或多或少有些誤解。
中國,才是東方插花文化的起源地。
中式插花在秦代以前就出現了,
《離騷》“紉秋蘭以為佩”,
說的便是佩戴香花。
東漢時期,隨著佛教的傳入,
佛供花興起,中式插花初見雛形。
《修行本起經》中寫道:
“須臾佛到,知童子心時,
有一女持瓶盛花,佛度光明,
徹照花瓶,變為琉璃”。
隋唐時期,插花開始普及,
到宋朝達到鼎盛,
舉國上下各行各業盛行插花之風,
大詩人陸游、楊萬里都曾是插花的高手。
楊萬里云“膽樣銀瓶玉樣梅,
北枝折得未全開。
為憐落莫空山里,
喚入詩人幾案來”
而陸游則抒懷“床頭酒甕寒難熟,
瓶里梅花夜更香“。
這個時期的插花藝術注重理性意念。
突出“清”、“疏”,
形成清麗疏朗而自然的風格。
近現代以來,雖受外來文化的沖擊,
中式插花的影子漸漸被模糊,
但文化的根基沒有被時光抹去。
2008年,傳統插花正式被列入
我國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近幾年,隨著一批優秀古裝劇的呈現,
中式插花越來越受到大眾的喜愛。
不同于西式插花的
花量大、色彩絢麗,
中式插花以借花抒情、
托物言志為特色,
色彩淡雅、清新樸實,
更加崇尚自然美,
追求意境和韻味。
在構圖布局上高低錯落,
不拘泥于形式的自由花型
或是斜與平出的長枝條,
或是以旁逸斜出點點小花,
俯仰呼應,張弛有度,
清雅流暢,一如山水畫,
有遠景有近景也有留白。
在選材上講究品性。
凡材必有意,意必吉祥,
追求枝情華韻。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
牡丹國色天香,花中貴者;
梅花傲雪凌霜,花中清客;
蘭之幽懷若谷、
竹之虛心有度、菊之玉潔冰清。
折枝插瓶,回歸性靈之美,
讓日子散發一縷芬芳,
簡約樸拙的意境中,
流淌著四時的低語,
入眼是畫,入心是禪。
女人如花,花如女人。
愛插花的女子
亦是生活中別樣的風景。
她們自帶幽香,步步生蓮,
擁有與眾不同的靜美氣質
和高雅脫俗的藝術品味。
邂逅改良國風美衣▲
花開的時節,尋覓芳蹤,
著一襲改良唐裝漫步。
棉麻衣襟在暖陽的照射下愈加愜意,
靜謐的藍、端莊的立領與盤扣
仿佛一闋流傳千年的花間詞,
精致的刺繡盎然于袖,
舉手投足之時,暗香浮動。
邂逅改良國風美衣▲
輕觸花枝,馥郁襲人,
不經意間,改良旗袍便入了花影。
在修身線條的勾勒之下,
東方女子的婀娜身姿盡顯。
香風陣陣,輕紗如云霧般起舞,
紗上的花藤與真花融為一體。
邂逅改良國風美衣▲
那悠悠然走在蓮花池畔的,
是一位穿著改良國風的伊人。
文藝的小衫和裙裾
與清新雅致的荷花互相呼應,
精美的刺繡點綴著楚楚纖腰,
讓人不禁遙想,或許若干年前,
有一位民國的淑女也曾在此處賞蓮。
邂逅改良國風美衣▲
木棉紅是歲月中令人難忘的一抹驚艷。
穿紅色改良國風外套的女子,
仰望木棉,亦將木棉的氣質鐫刻在心間。
化繁為簡的設計散發著東方的雅韻,
一顆扣子綴著流蘇,
流蘇在繁花中飄動,分外生動。
而大氣的袖口因中國紋的修飾,
而變得更加典雅莊重。
邂逅改良國風美衣▲
蓮花有蓮花的姿態,
蓮葉有蓮葉的幽美。
改良國風長外套是花旁的清雅,
也是葉間的婀娜。
一氣呵成的長款剪裁,
將身材修飾得高挑又曼妙,
簡約的盤扣和立領,
展現出傳統的對稱美學。
袖口的刺繡緩緩散發出古典意境。
雖還未折花,卻好似已將花朵藏于袖中。
中式插花的理想境界,
不是將它像古董一樣束之高閣,
而是讓它重新流行于我們的生活。
居室里一瓶幽香,
身上一襲改良國風,
即是一種愜意的中式優雅。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