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道 · 中國雅事 | 在一盞茶里,品味靜秋
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
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
枯腸未易禁三碗,坐聽荒城長短更。
——蘇軾《汲江煎茶》
如果說“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是屬于網絡時代的浪漫,
那么最符合文藝人士情調的,
莫過于秋天的第一杯茶。
當夏日的余熱慢慢退場,
秋水般明凈的風接踵而至。
這個季節最適合閑適下來,
泡一杯茶,思考人生、感悟天地。
迎面吹來陣陣秋風,
風里捎帶了涼,
而手邊的茶湯是暖的,
沉淀著歲月的溫度……
中國人喝茶,
是一種慢下來的生活,
也是千百年的文化傳承。
著名作家梁實秋曾寫道:
“凡是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茶?!?/p>
而品飲一杯好茶,
應從選茶開始。
根據制作工藝而劃分的六大茶類:
紅茶、綠茶、白茶、
黃茶、黑茶、烏龍茶(青茶)
有各自的口感和優勢。
有經驗的茶人可從外形、湯色、
口感、葉底等辨別其質量好壞。
泡好茶,不僅要茶好,
水也是關鍵的因素。
明代張源《茶錄》里說:
“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體。”
不少小說中也提到過
人們為了讓茶更好喝而覓水的情節:
例如采朝露、掃花雪、取翠竹雨珠等等。
那么到底什么樣的水適合泡茶?
晚明的士人屠隆指出:
“煮茶之水有天泉地泉、
江水長流、井水等三大支,
其中又以天泉為佳,
因為天上的水最輕”。
好茶、好水,當有好器相襯。
真正有儀式感的中式茶藝
不是一只馬克杯、
一包袋泡茶所能完成的,
茶杯、茶壺、蓋碗、茶巾、
茶海、茶荷、茶道六君子缺一不可。
因為只有備好每一樣器物,
才能不慌不忙地泡出一杯好茶,
并在此過程中,
保持傳統的禮儀和文雅。
中國茶藝的沖泡程序也有講究:
備器、煮水、備茶、溫壺、
置茶、沖泡、奉茶、收具。
每一個過程都需盡量輕拿輕放,
讓茶在這樣的靜謐之中,
釋出自己的濃淡年華。
因為傳統沖泡程序的美觀和典雅,
它現在還被列為了一種表演形式,
傳承中國文化。
品飲茶,就像是品味人生。
茶湯尤如碧云凈水,
幾盞下腹,心頭便有了無閑事,
裊裊的香霧,
似有若無地詮釋虛實相生的生活。
除了茶、水、器和沖泡,
著裝也是品茗的重要環節,
可說是茶藝審美的前奏曲。
古代的茶人服,相傳始于漢代。
一般以苧麻、粗布制作,
具有寬簡、質樸、舒適、大方的特點。
當代品茶人的服飾有了更多選擇:
改良國風旗袍、改良國風上衣和外套……
不僅簡約舒適,符合當代時尚趨勢,
而且在細節處透著東方的神韻,
宛若水墨丹青。
黑色的改良旗袍素凈高雅,
婀娜的剪裁襯托出身材的曼妙,
端莊的立領、蘊含國風的紋樣,
令氣質盡顯,舉手投足步步生花。
淡雅的白色國風上衣,
簡潔修身、舒適柔美,
精妙的紋樣恰到好處地
點綴于胸前與袖口。
烹茶、品飲自在從容,
讓你在茶香中,邂逅美。
木棉道經典的唐裝
自帶濃郁的古典氣息,
雅致的粉色流淌著浪漫花意,
端莊對稱的款型、
唯美的盤扣和刺繡,
為品茗增加更多詩意風景。
樸素的色彩與自然的質感
賦予白色旗袍一份舒適悠然。
幾抹淡淡的筆觸點綴裙擺,
勾勒出云海山巒的仙氣,
與熱氣騰騰的茶香交融,
充滿詩情畫意。
一襲白色的改良國風外套
令飲茶人的“靜、清、柔、和”
如白云般緩緩舒展。
質樸的面料似與古雅對話,
傳統紋樣的點綴精致而富有格調。
穿上就像一位在云深處烹茶的仙子,
不問世間紛擾,不管人間喧嘩。
典雅的紅,大氣莊重,
亦是東方驚艷色彩的表達。
蜿蜒的斜襟宛若曲折的歲月,
巧妙的高開衩令穿著更為舒適,
無論泡茶或品飲,皆自在優雅。
生活有太多的變遷,
愛上茶文化,是想銘記光陰,
回味人間冷暖。
而這些伴你靜下來品茶的服飾,
亦能幫你讓這份美好停留。
適合秋季喝的茶:
1、烏龍茶
烏龍茶含豐富的有機化學成分和無機礦物元素,常喝烏龍茶可以清熱解毒、降低血脂和膽固醇,對去秋燥、減肥有很大幫助。
2、紅茶
紅茶屬于全發酵的茶,性質溫和,而且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生熱暖腹,能增強人體的抗寒能力。
3、菊花茶
秋天氣候干燥,難免會眼睛干澀,尤其是學生和總是面對電腦的上班族。菊花茶具有清肝明目、殺菌消毒的作用。菊花泡茶時可以放入適量的枸杞,還可滋陰補腎,起到益精明目的作用。
4、決明子茶
決明子茶同樣是秋天適合喝的茶之一,因為決明子茶可以清肝明目、降低血脂和膽固醇,而且決明子茶有利于通便,對于秋季干燥容易便秘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5、普洱茶
普洱茶作為大眾茶,秋天也適合喝。因為熟普洱茶性溫,味道也醇香,經常喝能幫助養胃,同樣有利于延緩衰老,生津解渴。
6、玫瑰花茶
玫瑰花能涼血、養顏,有助改善干枯皮膚的作用。并且還有助消化、消脂肪之功效,可以輔助減肥。
![關注微信獲取最新資訊](http://static.sjfzxm.com/images/blank.jpg)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