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鵬:“十四五”開局,中國服裝業以“變”謀新生
對于服裝業而言,剛剛過去的2020年,短暫而又漫長。新冠肺炎疫情在國內外的暴發,以及諸多不確定的國際市場形勢相互交織,加劇了市場的運行風險。所有的這一切,讓剛剛開始的2021年充滿變數,而又注定不凡。
“面對全新的發展環境和疫情壓力,我國服裝行業呈現出敢于面對挑戰、勇于創新發展的昂揚面貌和態勢。在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內,我國服裝產業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其中的機遇和挑戰都將面臨著新的發展與變化。”歲末年初,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服裝協會會長陳大鵬從多個層面對我國服裝產業發展進行了總結與展望。
行業轉型升級全面加速
剛剛過去的2020年,隨著國內疫情防控效果良好和國際市場需求重啟,我國服裝行業經濟運行呈現穩定恢復態勢,內銷和出口市場持續回暖,生產、投資和效益等行業主要經濟指標的降幅進一步收窄,產業運行質量不斷改善,企業生產經營狀況逐步好轉。
“雖然當前服裝行業生產、投資、效益等主要經濟指標累計增速均尚未轉正,行業和相關企業依然處于諸多不確定因素疊加的復雜環境中,但在國內市場加快回升、國外訂單回流的帶動下,服裝行業平穩復蘇的態勢將進一步鞏固。”陳大鵬說,在新冠肺炎疫情催化之下,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目標,以技術改造為主要途徑,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重塑正在服裝行業全產業鏈中持續深入推進。
陳大鵬表示,服裝企業不斷強化新零售、新電商以及跨境電商業務,通過整合線上線下銷售渠道,采用AI、大數據分析等新技術,賦能產品和零售終端,構建和完善線上線下協同發展的全渠道營銷體系。此外,為迎合新消費群體的需求,服裝品牌企業也更加積極地推進年輕化、個性化發展,對國內市場消費趨勢的變化能夠更加快速洞察、創新,從產品文化、銷售渠道、供應鏈管理等多軌道加碼,尤其是“國潮”品牌在此期間成為市場進一步崛起的時尚“新勢力”。
在陳大鵬看來,產業物聯網的普遍應用和人工智能的加速進化,將全面重塑產業形態和產業結構,全面推動產業各要素、各環節的數字化和網絡化,引發業務流程、市場連接方式的重組和變革,形成全新的產業協作、資源配置和價值創造體系。
“疫情之下,我國服裝行業積極適應數字化變革,網紅經濟、共享經濟、社群經濟、網絡直播、娛樂營銷等新方式驅動著市場變革和消費升級,消費互聯網在持續推進的同時,正加快向產業互聯網邁進,尤其是信息化率先深度融合工業化。”陳大鵬談道,“同時,大規模定制生產模式日趨成熟,‘互聯網+’技術應用加快,企業級數據中心、‘系統+物聯網+MES’管理平臺等服務云平臺不斷涌現,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進入實質性發展階段。”
但是,他也坦言,目前,服裝行業數字化仍有兩個問題亟待解決:一是企業運行各環節的標準化,這是行業數字化的起始條件;二是注重相關基礎性科技的發展,尤其是世界性科技難題的研發。
“十三五”發展態勢良好
2020年也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在過去5年里,我國服裝行業、企業全面實施“三品”戰略,呈現出穩中有進,增長與質量、結構、格局相得益彰的良好態勢,成為我國步入世界制造強國行列的工業部門之一。對此,陳大鵬概括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產業經濟穩定增長。我國作為全球第一大服裝生產國和出口國的地位穩固,為支撐世界服裝工業體系平穩運行和推動全球經濟文化合作治理發揮重要作用。
二是產業格局持續推進。服裝產能和投資持續向中西部和海外推進,資本、設計、營銷和貿易中心向東部沿海縱深發展,逐步形成東中西部互聯互動、國際國內資源有效配置的產業新格局。同時,產業鏈協同協作進一步緊密,初步構建起“大而強”和“小而精”的融合發展,以及以設計研發為核心的協同產業鏈。
三是具有創造力的高品質制造成為高價值環節,在產業鏈、價值鏈中的地位明顯提升。產品研發注重從穿著場景、服用舒適、時尚美學、生態環保、自然健康等方面提高產品消費體驗,從工業設計、時尚創意、文化融入、數字消費、人格表征等多方面滿足消費情感需求。
四是科技賦能加速推進。智能工廠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比如以“智能吊掛系統+自動縫制單元”或“自動模板縫制系統+全自動立體倉儲物流系統”為主的全流程自動化制造模式大量采用,有效推動一流企業的建設發展。
五是品牌競爭力快速提升。在數字經濟發展下,老品牌聚焦定位、刷新年輕化形象,新品牌勇于創新、脫穎而出。年輕態、高性價比、高文化、高顏值的自主品牌快速成長。以多品牌、多業務布局為特征的服裝集團日漸增多,一批富有國際競爭力的服裝品牌加快國際化步伐,重構了中國服裝品牌的國際競爭新優勢。
六是市場新物種日益涌現,引領全球服裝產業商業模式變革新浪潮。以互聯網為依托,充分發揮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新技術,通過線上入口和界面,超級IP、短視頻等新形態,O2O、C2M、B2C、C2C、B2B等新業態,立體構建實體店智能化、電子商務體驗化雙向融合的全顧客、全渠道、全時段、全鏈路、全數據的新零售模式立體構建,初步實現產業價值創造模式的新一輪重構。
七是可持續發展不斷發力,構建起責任擔當的中國時尚價值和形象。積極推進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建設,通過以人為本、綠色發展、公平競爭和消費安全4個維度作為根本路徑,把社會責任系統納入產業的價值體系和創新體系,可持續發展實踐在產業加快落地。
同時,陳大鵬也表示,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國的服裝產業發展也存在許多問題與不足。“比如,產業高質量制造能力和產業文化力有待提升,產業協同能力有待提高等。”陳大鵬說。
以發展變革應對“十四五”
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行業的發展信心和定力顯得格外重要。對此,陳大鵬表示,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內,我國服裝產業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其中的機遇和挑戰都將面臨著新的發展與變化:
一是全球區域和雙邊貿易協定正快速增長,為中國服裝產業拓展新的空間。盡管當前本土化趨向有所明顯,但全球化整體進程并未逆轉,而是以區域化的新形態持續演進。
二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為企業及產業集群發展提供良好的未來市場環境。尤其是國家對現代制造業以及現代制造體系的重視,激發了企業發展信心和活力。
三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創新加速,將進一步推動科技創新重塑服裝行業的結構,推動服裝產業向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方向發展,重構和優化產業以及整個產業生態。
四是消費升級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以“90后”“00后”為代表的新一代消費者個性化、差異化的消費訴求會更加強烈,這將給我國服裝產業發展帶來巨大的新空間。
與此同時,他也談到,我國的服裝產業發展也面臨著來自國際與國內兩個市場的挑戰:一是全球需求不振將成為一種長期存在;二是全球服裝產業格局重塑,加劇市場競爭并推動企業資源配置效能提升;三是國內經濟轉型升級帶來產業發展新挑戰。
對于我國服裝行業“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的發展定位,陳大鵬表示,目前,業界對行業發展形成新的共識,即:要緊緊抓住國家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和全面開放的契機,以文化進步和科技創新為依托,適應國內外經濟發展雙循環需要,夯實世界服裝制造強國的根基,開啟時尚強國建設新征程。
同時,他還指出,“十四五”期間,中國服裝產業仍需要在以下方面努力:構建發展新格局,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協同國內外市場發展,建設國內具有可持續發展特征的產業生態;打造“兩化”深入融合特征明顯的先進服裝制造業體系,優化行業科技創新體系,加強行業原始性創新,尤其是推進智能制造的步伐;構建高質量的行業供應鏈,優化創意產業鏈,推動產業價值鏈邁上中高端;引領時尚文化新動向,提升時尚話語權;培養和踐行中國時尚觀,構建中國時尚文化體系,推動時尚文化創造力轉化;樹立一批有一定時尚話語權的世界級服裝品牌和產業集群,建設世界時尚新高地;推進可持續發展,加大綠色制造,構建低碳、綠色、循環經濟體系;推進社會責任工作,建立負責任大國形象;推進誠信精神建設。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及行業新發展百年未有之大機遇,陳大鵬指出,只要我們在這個數字經濟時代持續變革創新,不斷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全面提升科技和文化的創造力,就一定會迎來服裝產業更加美好的未來。
![關注微信獲取最新資訊](http://static.sjfzxm.com/images/blank.jpg)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