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洋品牌”何以在中國“生根發芽”
俗話說得好,人靠衣裝馬靠鞍,一件與眾不同的衣服就能讓你在眾人之中脫穎而出。告別了“統一身著中山裝、騎行自行車”的年代,邁入了“彰顯個性、渴望美好生活”的時代,追求洋品牌時裝、“坐在寶馬車里笑”就成了當下很多國人的夢想。
當然,一些“精明”的商人也看到了這一點。正所謂沒困難要上,有困難克服困難也要上,無法代理洋品牌,制造“假洋品牌”也要上一樣,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內商品以國外為商標注冊地,在國內生產銷售,冒充國外品牌,誤導消費者牟取暴利。
針對“崇洋媚外”。不錯,當大門打開后,看到了外面的花花世界,一些人已經不能自已。他們認為外國的月亮就是比中國圓,人家做什么都是對的。即使打著道貌岸然的旗號去欺負其他國家,也是理所當然的。
但是,這樣的判斷無助于問題的解決。拋開人們癡迷洋品牌的心里因素,這些商業欺詐行為能夠在我國“生根發芽”,有更加深層次的原因。
一方面,一些國貨確實很不給力,或技術落后,或性能低劣,或服務欠佳。尤其這些年,一些國內企業只求價低,不求質量,偷工減料,甚至制假售假。從假白酒到假藥品,再到假奶粉,企業作假的新聞報道屢見報端。從某種角度來說,這些“老鼠屎”攪渾了中國經濟這鍋“粥”。對于“用腳投票”的消費者來說,自然就會拋棄一些假冒偽劣的國貨,選擇所謂的的國外名牌了。
另一方面,在浮躁的社會氛圍里,也許是以前窮怕了,抑或是羨慕嫉妒恨,每個人都想快速致富,國內企業家更是如此。一些人不愿踏踏實實地做產品研發,生怕“撈錢”的速度不夠太快,看到國外名牌讓人艷羨的溢價能力,自然就會想到“拿來主義”。給一件普通的商品起個洋味十足的名字,再弄點與國外“沾親帶故”的噱頭,就可以等著絡繹不絕的“待宰羔羊”了。
更重要的是,人們之所以熱衷國外名牌,更是看重了其背后傳承百年的文化底蘊。不可否認的是,這些人對于品牌的認同,就是對彼此生活方式的認同,也是對價值觀的認同。可是,很多國內的企業目光短淺,不重牌子,只重利益,本著“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態度,奢望撈筆錢就“溜之大吉”。
沒有什么可以阻擋,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追逐的過程中,出現“假洋品牌”的現象也屬正常。但筆者始終相信,在市場經濟的“大浪淘沙”過后,留下的一定是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做事的企業和個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