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4年中國服裝行業發展預測分析

1.1 中國服裝行業產量規模
一、2019年
根據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4年中國服裝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1-12月,服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完成服裝產量244.72億件,同比下降3.28%,降幅比上年同期收窄0.09個百分點。
圖表37 2017-2019年服裝行業規上企業產量累計增幅情況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二、2020年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1-8月,服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完成服裝產量134.81億件,同比下降11.95%,降幅比上月收窄1.47個百分點。
1.2 疫情對我國服裝行業影響分析
2020年前幾個月中國紡織服裝出口的降幅在收窄,8月首次出現增長,整體出口呈現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出口大幅增長,常規紡織服裝產品出口大幅下降,口罩對出口拉動巨大,跨境電商等新業態出口增長較快等四個特點。對于未來的形勢,他認為盡管全球疫情影響可能今后會長期存在,世界經濟向深度衰退,國際貿易需求大幅下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受損,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在上升,對外貿易今后會面臨更多更復雜的挑戰。但新的一些發展機遇也會相伴而生,對未來還是要充滿信心。
根據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4年中國服裝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從全年的形勢來看,口罩等防疫物資的出口繼續拉動全年出口的增長,出口增速從疫情高峰時有所回落,但今后定會保持定的規模;全球經濟增速放緩、人員流動減弱、失業率提高等因素從根本上抑制全球對服裝、家紡、消費品的需求,中美貿易摩擦等問題將不可避免在中長期對中國的出口布局產生深遠的影響。我國紡織服裝行業會持續有效的強化中國在亞洲乃至全球紡織服裝供應鏈的核心地位,積極開拓蓬勃發展的新型市場和“一帶一路”市場,尋求和培育新的市場空間,逐步降低對傳統市場依賴,依靠互聯網+外貿(內貿)的發展帶來的更多的技術紅利,促進消費的雙循環。
在當前的形勢下,要正視危機,保存實力,把風險和損失降到最低,數字化經濟的機會也可能會更早來臨,對此一定要做好提前的謀劃。
要在危機中把握機會。全球的數字化時代正在加速來臨,需要我們加速行業的數字化發展,開發數字化產品、大大降低成本、提高市場回應。還可以減少交通運輸方面的開支。
必須堅持定力,加強供應鏈管理,為后疫情時代做好市場復蘇的準備。紡織服裝行業是受疫情,也是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非常大的行業之一,國際采購商的采購策略也會隨之發生調整。
1.3 服裝市場主力消費群體特征
根據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4年中國服裝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新主力軍正在改變著整個消費市場。中國擁有80后、90后超過4億人,占據中國近三分之一人口數量,再加上00后逐步進入市場,中國服裝市場迎來新的消費主體力量。他們不僅消費支出能力強,又接受良好的教育,對著裝有著自己的態度和理念,有著自己的消費價值主張。比如,不隨意消費,但遇到真正喜歡的產品,他們則會立即購買,不在乎價格。
年輕女性消費不容忽視,是消費變革的引導性力量。中國新一代女性,注重通過微信公眾號、新聞資訊平臺關注時尚潮流,并借助短視頻、網絡直播等形式參與時尚信息的消費、傳播與生產。她們不僅擁簇意見領袖的專業化影響力,也會以品牌時尚信息為基礎,加工并分享時尚新內容,由此促成時尚潮流的形成。
另外,中老年人涌入消費升級的大潮。中老年消費潛力大,且出手大方。同時,隨著網絡普及率的不斷提高,中老年人觸網比例越來越大,形成了線上線下快速融合消費的新態勢。
1.4 紡織服裝供應鏈投資機會
根據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4年中國服裝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2019年以來紡織服裝產業鏈賽道熱度明顯提升,頭部機構紛紛落子,大小融資案例數十筆,賽道一片熱火朝天。
一、紡織服裝產業鏈是全球獨步的中國機會
看這個賽道會發現,除了Zara,Uniqlo這些常被談及的案例,很難找到產業鏈細分市場里的外國對標,來預測某個創業公司的發展路徑。在紡織服裝產業鏈里,中國有全球僅有的發展機會。主要原因在于其全球絕對領先的紡織服裝產能(外貿/內銷),通過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多元立體的渠道(媒體/線上/線下),觸達終端全球最大的單一消費市場,這過程中必將產生全球領先的發展機會。
二、紡織服裝產業向東南亞外延而非轉移
近幾年中國服裝廠向東南亞國家轉移已是不爭事實,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中國的服裝供應鏈根基會不會被動搖?會不會投進了錯誤的方向,成為站在高崗上的人?我們的看法是,中國的服裝供應鏈產業仍將長期領先。
(一)2013-2017年間中國的服裝出口全球份額占比持續下降,從39.19%降至33.60%,降幅5.59%,與此同時,東南亞國家服裝出口份額提升。細看數據會發現,一方面提升后的東南亞國家,最高份額還不到7%,另一方面增幅最大的越南,份額增加僅2.11%。越南是一個1億人口的國家,從從業人員規模和經濟體量來看,都很難影響中國根本。而其他東南亞國家相對潛力更弱于越南。
(二)產業轉移核心吸引力來自東南亞國家的低人力成本和租金,但過去幾年來這兩項的飛漲很大程度上也削弱了東南亞國家的吸引力。國內工人在復雜工藝上的優勢、文化和管理上的便利性,及國內產業集群在地理位置上的優勢等因素進一步縮小了東南亞國家的吸引力,甚至發生回流潮。
東南亞國家的服裝產業是中國供應鏈網絡的外延而非替代。大量原材料在中國生產,出口到東南亞國家完成人力密集的縫紉加工,然后銷往外部市場(主要是歐美地區)。在這個供應鏈網絡中,中國在吸納東南亞國家的廉價勞動力,但供應鏈組織的核心地位并未動搖。外延的訂單,主要是外貿大單,而內銷單極大比例仍然留在中國。因為在服裝生產流通鏈路上,密集的企業協作、快速的反應周期,對產業集聚要求極強。
(三)巨大、分散且充分競爭的市場,孕育變革和創新的機會
紡織服裝產業鏈萬億規模,領域內估值過億元的上市企業百余家(僅供應鏈企業,不含品牌企業),頭部公司申州國際估值超千億。即便如此,市場的集中度仍然非常低,申州國際2018年收入200多億,相比萬億的外貿加內銷市場,市占率可能不足1%,數十萬家中小服裝供應鏈企業分布在我國的各個產業帶,在這些分散的產業細胞里,一定孕育著巨大的機會。最為重要的一點是,整個紡織服裝產業鏈是競爭極為充分的市場,伴隨外部環境的改變,產業內企業一定會積極求生存求變化,這種靈敏性和接受度是競爭不夠充分的行業所不具備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