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織業后配額時代狂奔 這兩年過得“很辛苦”
世貿組織《紡織品與服裝協定》規定,自2005年1月1日起,廢止長達數十年的配額制。這一年,被中國紡織業稱為“后配額時代”元年。
中國價廉物美的紡織服裝,獲得了自由進入任何國家的權利,一路狂奔。據世界貿易組織的數據顯示,2001年中國紡織服裝出口占全球出口份額約16%,2010年這一數字改寫成了33%。
賣配額曾一年掙幾十萬
提起“配額”,紹興經緯服裝有限公司老板余偉強仍舊記憶清晰,“那時候,有訂單,沒有配額,生意還是做不成。”在余偉強放棄教師職業,下海入行的2003年,紹興因為地理位置優越,已成為紡織服裝出口基地。“紡織業門檻低,花1000萬元能辦個廠,花20萬元同樣也能辦廠。”
層出不窮的工廠并不用為訂單發愁,不少境外采購商都常駐紹興,超高性價比的中國紡織服裝早把競爭者遠遠甩在身后。但是,怎么搞到“配額”?對于大量沒有招標資質的中小企業而言總是一件頭疼的事。
余偉強告訴記者,解決的方式一種是與有招標資質的紡織品出口企業合作,通過參加商務部公開招標獲得配額,另一種就是直接向大型進出口公司購買配額。
熱門產品的配額永遠是稀缺資源,在民間,專門負責“調劑”配額的中介應運而生,頗有市場。與一家大企業有合作的余偉強沒在配額上吃太多苦頭,甚至還能賣掉用不了的配額給廠子增收,“有一年,我光賣配額就掙了幾十萬元。”
“配額價格波動真是大起大落。”余偉強說,搶手品類的配額價格高得離譜,比如加工成本需要12元,配額價格卻已經賣到了10元。有時,為了不影響新一輪招標,大企業急著把手中剩余的配額拋售掉,價格會大幅度往下砍。
政客們阻擋不了中國制造
2005年的新年鐘聲敲響,配額制度在這一刻壽終正寢。產業優勢長期被“配額”束縛的中國紡織服裝企業雄心勃勃,余偉強和他的工廠也迎來了“最好的時光”。自由貿易的勝利果實并非來得一帆風順。無配額的甜蜜僅保持了5個月,就被“保護主義”猛烈的反撲打破了。
2005年5月13日,美國決定對來自中國的三類紡織品采取特別限制措施。從6月17日到11月9日,中美圍繞紡織品的談判曠日持久。
中國紡織服裝在另一個主要市場——歐盟也遭遇“遏制”。 歐洲紡織服裝組織的代表每隔一天就會沖到時任歐盟貿易委員的曼德爾森的辦公室請愿,聲稱在來自中國的廉價產品的沖擊下,他們的市場份額不斷縮小。
中國與兩大貿易伙伴的紡織品大戰,摻雜了太多的政治元素,歐美把中國當成各自國內經濟問題的“替罪羊”,漫天要價。那是一段難熬的時期。小企業開始避免接敏感商品的訂單,大企業則通過“轉口”方式繞道韓國、加拿大出口到歐美。不過,回憶起那段日子,余偉強卻告訴記者,當時并不感到多么沮喪,“中國紡織的制造能力是替代不了的。他們需要我們的產品。”
事實也證明,不管政客們對中國產品設置多少障礙,都沒能阻止中國紡織服裝占領歐美的貨架。GAP和沃爾瑪們厭倦了需要物色沒有配額限制的國家采購服裝,在談判桌上,與中國握手言和是唯一的選擇。
“2005年之后,我的生意越做越順。”余偉強說。這兩年過得“很辛苦”余偉強已經擁有年產幾千萬元的工廠,不過,他坦言,這兩年過得“很辛苦”。2008年,在美國爆發的金融危機,讓余偉強深切地感受到經濟全球化不那么歡樂的一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