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的微博紡服獲獎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公布第七屆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獲獎名單,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微博紡服——校園微博文化育人平臺建設”項目榮獲二等獎。這是繼2011年 “紅幫文化”獲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二等獎后,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再次榮膺該獎。
微博作為新媒體,給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創新宣傳工作載體應用提供了全新視角。2009年12月,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率先嘗試將校園BBS移植到微博上。歷經一年的摸索,2010年11月,學院官方微博在新浪微博正式上線。2011年初啟動基于新浪微博平臺的校園微博育人平臺——“微博紡服”建設。校園微博育人平臺的架構以學院官方微博為引領,以二級學院、職能部門工作微博為支撐,以學生社團、班級微博為基礎,分三個階段實施,逐步完善。在書記、院長的倡導和推動下,從校領導到中層干部,從廣大教師到近萬名在校生,紛紛用上微博,愛上微博。目前,學院全部11家二級學院以及團委、教務處、大秦后勤等12個與學生事務關聯密切的職能部門已開通工作微博。截至2013年12月11日,學院官方新浪微博粉絲數超5.86萬,發布微博文4037條,微博文被轉發、評論近20萬次,“微博紡服”體系受眾基本覆蓋校園。去年,學院官方微博位列2012年度新浪微博高校百強榜第67位,為全國高職院校第一,浙江高校第二。
歷經4年的建設中,“微博紡服”建設開創了諸多“第一”。2010年6月,籌建國內高校第一家學生微博社團。2011年4月,易斯戴學院《證券投資實務》率先啟用課程微博;6月,聘請雅戈爾商學院孔德民教師為首位微博導師(法律);11月,開國內高校先河舉辦首屆校園微博節,同月牽頭發起首屆寧波大學生微博論壇,發布大學生微博《寧波倡議》,號召大學生利用微博“實現自身思想成長、學業進步、身心健康有機結合”。2012年9月,學院在國內高校率先開設《微博與社交》公選課。功能各異、形態多樣的微博應用在校園接連出現,極大豐富了校園微博文化。微博育人平臺的構建,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師生的學習生活、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
由于在國內高校,尤其是高職院校中率先自覺利用、系統開發微博育人功能,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校園微博體系建設工作和成效受到省委組織部、省教育廳、寧波市委宣傳部、寧波市教育局的高度關注和充分肯定,并榮獲2011年度寧波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創新獎。時任浙江省委常委、組織部長蔡奇專門批示: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利用微博構建育人平臺,并延伸至班級,這是高校黨建工作的有益嘗試,可供其他高校借鑒。
校園微博文化育人平臺的建設也引起了新聞媒體的高度關注。2011年6月20日,中國青年報刊發《校園微博使高校管理駛上快車道》一文,認為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主動利用微博率先打造校園交互新平臺,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思想動態,力促師生關系的良性發展,使院校走上了微博管理的快車道。2012年1月11日,中國教育報一版《浙江紡服職院善用微博做好學生工作》一文報道學院借助新媒體妥善化解校園網絡輿情。2012年,中國教育電視臺、廣東衛視、貴州衛視等電視媒體報道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開設的《微博與社交》公選課。此外,教育部網站、省教育廳網站、浙江教育報、寧波日報、寧波電視臺、錢江晚報、都市快報、寧波晚報等媒體30余次予以報道。
特別是開展學院領導與師生的線上線下交流、部門與師生及時互動等工作,拉近了師生與學院的距離,加深了師生對學院工作的理解,增進了雙方感情和互信。學生反映,“許多問題本來不知道該怎么辦,但是通過微博我們有了解決的途徑,而官方微博和學院領導也經常主動積極地幫我們解決問題。本來覺得領導神馬挺難溝通的,現在都覺得好親切的。”校園微博文化育人平臺的構建,使用網絡聊天的方式,切合了大學生的認知方式,以青年人“聽得進”的方式和語言與之交流,充分展示親和力和感召力,主流思想、輿論引導與微博之間實現對接、滲入和逐步融合。
下一階段,學院將進一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精神,在鞏固原有成效的基礎上,持續推進“微博紡服”建設,著力在增強“微博紡服”的工作合力、擴大“微博紡服”的覆蓋范圍、提高“微博紡服”的工作實效、打響“微博紡服”的工作品牌上下功夫,積極唱響網上思想文化主旋律,有效服務大學生成長成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