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香奈兒降價引發消費熱點
近日,大家爭先恐后的爭買香奈兒,是因為其公司發出聲明稱,決定自4月8日起協調2.55、11.12、le Boy三款經典手袋的全球市場定價,這三款手袋將下調中國內地售價,同時上調歐洲售價,幅度均為20%,通過調整之后地域差不超過5%。
調價后,11.12款手袋在中國的售價從先前的3.82萬元降到3萬元,國內外價差從1.47萬元縮小到1800元;同樣,le Boy手袋中國內地的價格則從原本的3.27萬元下調至2.6萬元,兩地差價縮小至1400元。
香奈兒作為奢侈品女王,曾經“只漲不跌”,但這次主動且“高調”降價,對“香粉”來說應該是一則利好消息。降價消息公布后,國內各大城市的香奈兒精品店迅速地感受到了擁躉的熱情。據悉,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精品店前排長隊的陣仗頗為壯觀,廣州一精品店某幾個款式幾近斷貨,最終不得不“限流”。
“我們這次是永久減價,不是限時搶購,如果不急著買也可以過陣子再來。”這樣的場景發生在前不久香港一家香奈兒專賣店門前,盡管店員一再疏導,但人們仍執迷不走。
一款降價后也要幾萬元的手袋(只是相當于原價上打了八折),竟能引發瘋狂搶購,這陣仗叫人瞠目結舌。換言之,這種“中國式奢侈品消費”正常嗎?國人的消費理性去哪兒了?
在筆者看來,當前中國奢侈品消費上不僅存在消費沖動,更缺乏消費理性。筆者認為縱使香奈兒降價了,但實際定價仍高于同款產品在歐洲的價格。而且,如果回看香奈兒多年來的市場定價會發現,“節節攀升”是其最真實的寫照。
有數據統計顯示,2010年、2011年香奈兒漲價幅度分別是20%~40%和20%~30%;2012年調價幅度為10%~15%……粗略估計,在過去5年內,香奈兒的年均漲價幅度超過15%。再把時間追溯到1955年,當Chanel發布第一款2.55包時,售價為220美元,如今想買這款經典包至少需要4830美元,不到60年的時間,Chanel 2.55售價上漲了20多倍。
作為法國知名的奢侈品牌,香奈兒被視作全球時尚界的風向標。近年來,香奈兒每年都會“慣例性”漲價。但對于香奈兒一路飆高的售價,消費者或是“香粉”似乎也“習慣性”地接受了,甚至認為年年漲價正是品牌高端形象的體現。
這種消費理念正折射出當前國人畸形的奢侈品消費現狀。目前,我國對于奢侈品的消費尚處于初級階段,相對于發達國家而言,我國消費者心態不成熟,虛榮大于品位,對于產品品位、工藝技術、品牌文化等奢侈品背后的內涵理解不足。
據分析,一直以來,奢侈品牌在新興市場國家利用初級市場和初級消費者的不成熟狀態,采用了市場撇脂策略進行產品定價,恰好迎合了中國土豪“不求最好,但求最貴”的消費心理。
當前,囿于好奇、從眾、攀比等心理導致的消費欲望膨脹已經變成一種社會通病。因此筆者認為,改變這種現狀應在消費心理、消費品位、消費政策等方面做出調整和改變,促進我國奢侈品熱早日回歸到理性范疇。
從消費心理上來說,要扭轉“面子式”消費。亞洲人好面子的文化助推奢侈品消費。據調查,七成以上的中國青年消費者購買奢侈品就是為了擁有一件奢侈品,品牌文化不重要,讓更多的人都知道它是奢侈品就行,最大的賣點就是“必須是圈子里公認的奢侈品”。
而且,現在很多白領工薪階層為買一個香奈兒或LV的手袋瘋狂拮據生活其他方面開支的現象比比皆是。而當你問他們為什么要這樣?為了一個包省吃儉用,有必要嗎?得到的答案或許是一句,不為什,沒辦法,就是喜歡。
由于奢侈品消費進入我國的時間較短,我國消費者的消費心理還不夠成熟且與財富增長速度不匹配,在消費領域缺乏足夠的理性思考,普遍存在不合理、無規劃的消費行為和隨大流、跟風走的消費方式。想必,在香奈兒專賣店排隊搶購的人群中,消費沖動所致的大有人在。
從消費品位上來講,要加強對奢侈品文化內涵及價值更深的認識。大多奢侈品消費者只是具備相應的經濟實力,但對奢侈品的認知層次還較淺白。例如愛瑪仕這個品牌提倡低調,很多名人都在使用。但是如果本人氣質與品牌的貼合度不符,就會適得其反。
奢侈品的尊貴在于其蘊含豐富的品牌內涵,應該通過欣賞它的精致和品味,來塑造、改變自己。據一位國外留學生介紹,一些從中國過去的富人,在國外的大牌店,不問“哪個是這季的最新款?”,“這個色彩是不是適合我?”,而是不假思索的問:“哪款最貴?”
這種“土豪式”的購買方式跳過了禮儀與優雅,只是為了擺譜與炫耀。相當一部分中國富人購買奢侈品時一擲千金的闊氣早已“蜚聲國際”,然而,這種高消費、任性消費卻并沒有給自己帶來什么好名聲。據悉,西方媒體在認可中國人消費能力的同時,也頗有微詞地指出,不少中國消費者可能只是買到了商品,而不是買到了“品位”。
事實上,在香奈兒的眾多消費者中不知道香奈兒2.55命名由來的或許會數之不盡。筆者認為,當前國內奢侈品消費者需要培養高雅的消費品位,將奢侈品當成生活藝術的一部分,體驗奢侈品的文化品質、創造品質、工藝品質。
從消費政策上來看,調整稅收政策,對一些奢侈品(如高檔箱包、皮帶等)進口適當減稅,使境內外奢侈品價格差距不致太大,利于消費行為轉移到國內。統計顯示,2014年中國消費者76%的奢侈品消費發生在了境外。過大的價格差致使國人的“奢侈風”刮到了境外。
同時通過這次調整價格,整個奢侈品消費市場的環境也會更加文明規范。比如從稅收的調整上做到奢侈品國內外價格一致的話,由個人代購、淘寶店鋪和大量高仿都不正規的商品估計就會越來越少,甚至銷聲匿跡。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