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纖維的基本特征
離散型的纖維特征
除苧麻纖維是長纖維外,其他麻纖維都是長度很短的纖維,因此,實踐中用半脫膠工藝,將纖維粘并成長度更長的“工藝纖維”(束),然后用它為“單體”來成紗,以期獲得低特高級紗。 這是除苧麻外,其他麻纖維的基本工藝。如能成功實施,亞麻可以成為和山羊絨、蠶絲一樣高貴的纖維材料。正是基于此工藝方法,所以在苧麻紡織工藝上有精干綿(全脫膠),在亞麻等紡織工藝上有打成麻(半脫膠)之分。
纖維截面的形態特征
所有韌皮纖維的單纖維都為單細胞,外形細長,兩端封閉,有胞腔,其包壁厚度和長度因品種和成熟度不同而有差異,截面多呈橢圓或多角形,徑向呈層狀結構,取向度和結晶度均高于棉纖維,因而,麻纖維的強度高而伸長小。而葉纖維則是由單細胞生長形成的截面不規則的多孔洞細胞束,不易被分解成單細胞
高強低伸型的纖維特征
總體上講,麻纖維是一種高強低伸型纖維,它的斷裂強度為5.0~7.0cN/dtex(棉纖維為2.6~4.5,蠶絲為3.0~3.5)。這主要是因為麻纖維主要是韌皮纖維,而韌皮纖維是植物的基本骨架,有較高的結晶度和取向度,而且原纖維又沿纖維徑向呈層狀結構分布。例如亞麻有90%的結晶度和接近80%的取向度。正因為它有這樣高的結晶度和取向度,使麻纖維成為所有纖維中斷裂伸長率最低的纖維;除此之外,這一結構特點使麻纖維獲得很大的初始模量,比棉纖維高1.5~2.0倍,比蠶絲高3倍,比羊毛纖維高8~10倍,因此麻纖維比較硬,不輕易變形;但同時也使麻纖維成為彈性回復率很差的纖維,即使只有2%的變形,彈性回復率也只有48%,而棉纖維和羊毛纖維在相同樣大小的變形時,彈性回復率能達到74%和99%。原麻的紡織前處理。從種植的原麻到可用于紡織加工的麻纖維,不同的麻纖維有不同的處理方法。
苧麻的紡織前處理
收割下來的苧麻先要進行剝皮和刮青,即將麻皮從麻莖上剝下并刮去其表皮,將經過刮青的麻皮曬干得到絲狀或片狀的原麻,即商品苧麻,亦稱為生麻;生麻在紡紗前還必須經過脫膠處理,把粘接在纖維間的膠類除去才能滿足紡織加工的要求。脫膠后苧麻的殘膠率控制在2%以下,其纖維稱為精干麻,白色而富于光澤。
亞麻的紡織前處理
亞麻不能單纖維紡紗,必須制成束纖維的工藝纖維,同時,亞麻莖細,從韌皮部制取纖維不能采用一般的剝制方法,必須采取與苧麻不同的初加工方法。首先必須脫膠,使韌皮層中的纖維素類物質與周圍的組織成分分開,以獲得有用的紡織纖維。脫膠的方法有浸漬法與漚麻法兩種,前者是浸在特定的處理液中脫膠,后者是在蒸汽的條件下進行。我國目前多用浸漬法。經過浸漬脫膠后的亞麻須先干燥,然后再用碎莖機將亞麻干莖中的木質部分壓碎,使它與纖維層脫離,用打麻機去除掉碎莖后的麻骨,即獲得可紡的亞麻纖維,稱為打成麻,它是剩余果膠粘接起來的纖維束。另外從打麻機上清除掉下的落麻中亦含有40%左右可利用的粗紡織,稱為粗麻。
打成麻的長度、細度和強度是影響亞麻紗紡織加工的重要參數。打成麻的長度決定于亞麻的栽培條件和初加工,一般為300~900mm;打成麻的線密度決定于纖維的分裂度,打成麻制成的工藝纖維截面中一般含有10~20根單纖維。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