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與世界鞋業總部基地董事長張華榮進行了深入的交談
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前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林毅夫教授蒞臨世界鞋業總部基地參觀考察,并與世界鞋業總部基地董事長張華榮進行了深入的交談。
在此之前,林教授曾就中國的鞋業發展問題,華堅集團產業轉移問題為華堅集團干員作了專題講座,深刻剖析世界鞋業,世界經濟發展大勢。
發展經濟學是林教授專業研究領域之一,是對中國經濟發展,世界經濟發展深刻研究的理論成果。林教授說,過去,很多像華堅集團一樣的企業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做了巨大的貢獻,我研究發展經濟學,是希望我們的國家可以進一步發展,同時依據這種經驗幫助其他國家不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發展。
在過去的時間里,華堅集團的發展是一個中國制造業企業的樣板,華堅抓住了中國發展的良好機遇,張董抓住了發展的機遇,讓華堅集團在短短幾年時間里一躍成為國內制鞋的老大,這實際上是很多國內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發展縮影。
制鞋業是一個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但是,也是一個永遠不會消亡的產業,無論何時,國內國際市場對鞋都有巨大的需求,因此,制鞋產業發展的前景是美好的。產業轉移確實是一個不可回避的話題,在過去,華堅集團由東莞轉移到贛州,是利用內地和沿海的發展的差距,利用當地的特性,有效的促進了企業的發展,事實證明,華堅今天的成就和當時的正確的決策,正確眼光有很大的關系。
同樣的,在2011年10月,華堅走出國門遠赴埃塞投資,成為中國制鞋業第一個走到非洲國家的企業,這需要一定的勇氣。但是,今天我們看到,這對華堅來說非常重要,同時對中國的制鞋業也非常重要,因為它為中國鞋業的發展道路提供了一種實踐與嘗試。
制鞋業是勞動密集產業,而隨著國內勞動成本的不斷攀升,根據中國發展的未來規劃,在未來10年間,國內的勞動力成本將會翻一翻,那時,國內的制鞋業怎么和越南競爭,怎么和柬埔寨等國家競爭。但是,制鞋業永遠要發展,發展過程中,國內制鞋的某些環節在世界的發展趨勢中注定要失掉競爭力。應對的方法就是走向微笑曲線的兩端,發展高附加值的環節,把中間環節轉移到工資成本較低的地區,廉價生產,讓產品有競爭力,就能在國際市場有更強的競爭力。
對于華堅遠赴埃塞投資,為何華堅沒有就近轉移而遠赴非洲,林教授對此解釋,越南的雇傭勞動力相對較少,轉移到越南,很快就會拉高越南的勞動成本,成本優勢很快會消失,發展的后勁不足。而非洲人口眾多,現代制造業非常落后,還處于農業主導的社會。同時埃塞的工資水平非常低,因此競爭力極強,發展的條件非常好。
而國內的龍頭企業可以利用自身良好的管理,技術,優質的資源,結合當地的有利資源:勞動力素質較高,低成本,發展政策環境好等因素,做好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和其他地區進行競爭。而且,一旦形成了產業集聚,目前的物流成本就會進一步降低,進而整體成本也會下降,效益明顯上升。在業界有一種說法,非洲不可能成為制造業基地,非洲的產品不可能賣到國際市場跟中國競爭,跟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競爭。但是,我們今天看到,非洲目前在勞動密集制造業極具競爭力。就以鞋業來說,埃塞工資是國內的十分之一,是越南的一半,而國內的成本不斷上升,在未來10到20年,很快就會喪失勞動力低成本優勢,如果非洲國家掌握了這個機遇,非洲將會釋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
華堅也證明了非洲可以發展制造業,國內龍頭企業可以走出國門幫助落后地區經濟發展,國際上的權威媒體也把華堅集團投資埃塞作為非洲發展制造業的重要案例。所以,個人覺得,華堅投資埃塞不在于賺多少錢,更重要的在于華堅能夠為非洲落后地區,能夠為人類進步事業做出什么樣貢獻,這也是我對在座各位的期望。
會后,華堅集團董事長張華榮說到,林教授的演講讓我很感動,也很激動,誠如林教授所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林教授給了我們發展的方向,今天我們有機會可以幫助更多貧窮的人,中國企業走出去投資,華堅是重要的案例,華堅走出去為非洲人解決就業,幫助非洲發展,這是一種大境界,我們未來要做鞋業航母,為整個行業服務,為國人爭光,我們要做有追求的事業。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