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不是空中樓閣 而是腳踏實地的大膽發展
能否在戶外服上植入定位芯片?發生意外時尋人搶救會更有效。這是上海服裝(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貽宗新近的一個大膽設想。他說,上服近年來的創新得益于從敢想到敢做。
無論是消防服專利技術,還是意大利品牌集合店11PARK,上服走出的內外貿并舉之路,都未曾背棄服裝生產和進出口貿易主業。而這場"逆襲"交出的成績單是:內銷額去年同比上升52%。"創新不是‘‘空中樓閣‘‘,而是腳踏實地的大膽發展。"張貽宗向記者強調:上服集團始終要姓"服"。
科技
消防“戰衣”上服制造
看似普通也不厚重的一塊布料,放進燃燒試驗箱中,用規定火源點燃相應時間后,卻并未化成灰燼。在上海服裝集團的科研實驗室,記者目睹了一次“內部”專業檢測試驗:這塊普通布料其實一點不普通。
“消防員身上的消防服用的就是這種材料。”工作人員向記者“揭秘”:這項試驗是為了測試服裝的阻燃性能,“對于阻燃性能的評價以織物的燃燒速率為主要依據,只有符合標準要求的才能被視為阻燃產品”。
不僅阻燃性能好,這種消防服還很輕薄。工作人員舉出一組數字:“通過多重防護設計、多種纖維的優化配比、新型復合面料的組合工藝技術創新等手段,使消防服的整體重量得以減輕22%、厚度趨薄,而整體熱防護性能則提高20%以上,在國內率先實現了該項產品的升級換代。”
說起上服制造的消防“戰衣”,上海服裝(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貽宗毫不掩飾他的自豪:“由上服開發的輕薄型消防服解決了重量、厚度與阻燃隔熱、防水透氣等功能集于一身的難題。從發明專利,到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再到科技進步獎,這項科技成果與榮譽等身。”
不僅運用在專業服領域,上服的科技研發還穿行于普通市民的日常衣著。
近幾年,不少國外品牌將生產訂單轉移到東南亞,而上服旗下的飛達服裝廠卻是個例外。張貽宗告訴記者,包括哥倫比亞等在內,飛達服裝廠承接著20幾個知名國外品牌的定牌定點生產。“上海的生產成本無疑更高,但大品牌注重質量,它們看重飛達廠的金字招牌——國家級產品免驗企業。”
當然,上服不甘心僅僅替人“做嫁衣”。上個月,在復興公園上演了一場戶外服新品秀,色彩絢麗、功能齊全的多款戶外服并非國外品牌,而是上服旗下的自主品牌——“Un-usul”,簡稱3U。
雖然進入市場并不早,但張貽宗對“3U”很有信心:“有一點消費者可能并不知道,上服是國內首家選用GORE-TEX面料生產各類服裝的企業。”他甚至還有更“前衛”的設想:“今后可以嘗試在戶外服上植入定位芯片,在發生意外的時候尋人、搶救會更方便。”
時尚
"由出到進"花開11PARK
從敢想到敢做,上海服裝集團的創新并非“空中樓閣”,而是建立在原有優勢基礎上的求實之舉。
在這家原本倚重外貿出口的企業,進出口業務幾乎占據每年收益的“半壁江山”,其中出口又要占到95%-97%。而在出口形勢嚴峻的大環境下,上服幾年前就開啟“內外并舉”之道。
“消防服首次出口創匯,改變了多年來以代工、貼牌為主的創匯格局。”在張貽宗看來,上服集團自主知識產權能夠走出上海、走出國門,是創新驅動帶來經濟發展方式的“變臉”。
提到“內外并舉”,有一個項目不能不說,它便是——意大利設計師品牌集合店“11PARK”。多種質地遞送的簡約主義、白領女性偏愛的小清新……在“11PARK”四川中路旗艦店,記者看到了意式風格潮流美裝的一次集合,歐洲迷人風尚變得近在咫尺。
在這股國際風尚潮流的背后,是傳統外貿企業轉型升級的“圖謀”。
“傳統外貿公司熟悉國際貿易和我國關境進口操作流程,擁有豐富的國外客戶資源。”對于打造“11PARK”的初衷,張貽宗談到:作為一家年出口創匯近2億美元、進入中國進出口額500強排行榜的專業外貿企業,上海服裝集團旗下的進出口公司對外貿形勢的變化嗅覺敏銳,積極開拓進口轉內銷貿易業務,增強內生增長動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