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開始拋售龐大國家儲備棉
中國定于從2013年11月28日開始拋售龐大的國家儲備棉。此舉在市場預料之中,并已開始拉低國際市場棉花價格。
經過三年的大舉買入(此舉支撐了國際市場棉花價格)之后,眼下中國的國家儲備棉約為1000萬噸,占世界總儲備量的一半。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China National Cotton Reserve Corp,簡稱中儲棉)陷入了兩難境地,因為任何減少儲備的努力都有可能進一步壓低棉價,從而導致巨額虧損。
中國全國棉花交易市場(China National Cotton Exchange)昨日宣布的這次拍賣活動,肯定會受到市場的密切關注。投資者將從中尋找蛛絲馬跡,以判斷中儲棉倉庫中龐大的儲備棉庫存將遭遇怎樣的命運。
近月來,由于預期中國將出售國家儲備棉,洲際交易所(ICE)棉花現貨價格一直在穩步下跌。ICE棉花價格從三月份到昨天累計下跌了1.5%,至每磅77.76美分。
業內高管表示,今天拍賣的底價可能會設在每噸1.8萬元人民幣(相當于每磅1.34美元),大大低于中儲棉這個收購季每噸2.04萬元人民幣的棉花收購價。
美國大宗商品經紀商Logic Advisors的羅恩 勞森(Ron Lawson)說,此次拍賣公告中并未提及將增加額外的棉花進口配額。除非中國政府另外改變棉花進口政策,否則這次拍賣將賦予外國紗廠相對于中國紗廠的優勢。
他說:“國際棉價更為便宜。如果能用8.5萬美元的價格買到一輛法拉利(Ferrari),為什么要花10萬美元去買一輛雪佛蘭克爾維特(Corvette)?”
為穩定棉花供應、安撫新疆動蕩地區的棉農,中國從2011年起設置了棉花最低收購價,并開始儲備棉花。
這一政策的意外后果是,中國的許多紡織廠在絕望中拋棄了中國本土的原料,改用進口棉紗。
今年10月,中國國家發改委(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終于開始介入,以著手解開這一困局,促使市場產生了“中國將減少儲備棉”的預期。
位于華盛頓的美國農業部(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高級經濟師弗雷德 蓋爾(Fred Gale)表示:“投資者們試圖搞清楚中國會怎樣消化儲備棉。目前中國沒有一種明確的策略。”
業內高管表示,中國今天會售出多少棉花,將取決于棉花的品質,以及紡織廠對那些已儲存一年以上的“老”棉花有多大的購買意愿。另外,拍賣規則還限制了單個紡織廠購買的棉花量,以防有人囤積棉花并在未來再次出售。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