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裝業在壓力和挑戰中發展 青睞休閑風
今年以來中國服裝行業依然面對著復雜的發展環境,國際市場需求持續低迷,內銷市場消費變革提速。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中國服裝業積極轉型調整,創新升級,迄今全行業在壓力和挑戰中實現了良性發展。
記者21日從中國服裝協會獲悉,今年以來中國網上服裝銷售增速較前期大幅回落,2016年1月至7月,穿著類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一成七,增速較2015年同期下跌11.4個百分點,比今年1月至2月回升3.1個百分點。大型零售服裝企業零售額呈現負增長,2016年1月至7月全國重點大型零售企業服裝類商品零售額同比下降3.19%,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8.01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專業市場成交額增速小幅提升,2016年1月至6月,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重點監測的42家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總成交額同比約增長6.2%。
此外,當前中國服裝產業日益向集群化發展,以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環渤海三角洲三大經濟圈為輻射中心,在服裝主產區廣東省、浙江省、江蘇省、山東省、福建省等地,圍繞著專業市場、出口優勢等形成了眾多以生產某類產品為主的區域產業集群。中國服裝產業集群自身也經歷了最初的自發式發展、政府有意識引導和有組織提升等多個發展階段,集群的調整升級當前已經邁出了實質步伐,在質量和效益方面均有明顯進步。購物時彰顯個性的中國消費者正越來越多地放棄奢侈品牌,轉向購買西方的運動品牌。
對北京居民亞歷克斯·何(音)來說,去趟商場的花費輕輕松松就能超過3000美元。29歲的何在金融行業工作,盡管他不會定期購物,但他在接受采訪時說,“當我購物時,我會一次買很多”。他最近的購物成果包括在一家打折商場買的幾雙“阿迪達斯”運動鞋。除此之外,他還購買了“安德瑪”品牌的短褲和運動衫。何說:“以前我會買很多奢侈品牌,但從去年開始,我購買了更多的運動品牌,因為它們更舒服、更時尚。”
像何一樣希望在購物時彰顯個性的中國消費者正越來越多地轉向購買西方的運動品牌。中共發起的反腐運動大大影響了奢侈品牌的銷量。然而,運動品牌的銷量仍然很強勁。耐克公司在大中華區的銷售額仍然保持很高的勢頭,從去年9月到今年4月的訂單增幅在27%至35%之間。
阿迪達斯大中華區去年的銷售額為24.7億歐元(1歐元約合7.41元人民幣——本網注),占其全球總銷售額的約15%。去年,該品牌在中國新開設了500多家店鋪,從而將在中國的店鋪總數增至逾9000家。對于很多困惑于其購物的政治寓意的消費者而言,這些國外的運動大品牌令他們感到很“安全”。擔心“樹大招風”的中國人希望購買看上去顯然價格不菲但同時又不太招搖的商品。
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也熱衷于變得更健康。據官方媒體報道,2014年,中國健身行業產值達1272億元人民幣,較之2009年增長了84%。中國政府正在鼓勵這一趨勢,希望能在北京2022年舉辦冬季奧運會之前進一步增強公眾對體育運動的興趣。阿迪達斯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高嘉禮說:“我們看到投身于跑步和其他運動項目的消費者數量激增。”
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程度仍不高。根據中國工商銀行的分析師于建鵬(音)今年1月出具的報告,去年體育產業增加值占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為3%,在中國,這一數字僅為0.7%,約為4740億元人民幣。中國政府的目標是到2020年實現體育產業規模超過3萬億元。
與此同時,中國體育產業的繁榮并未能令一些本土品牌獲益。惠譽評級公司6月3日出具的一份報告稱,來自阿迪達斯、耐克和其他外國品牌的競爭正在對本土品牌產生負面影響,這些品牌的訂單增幅從去年較高的兩位數增長率降至2016年初較低的兩位數增長率。隨著中國中產階級消費者更加重視舒適度,他們或許“會更看重品牌和產品差異化,而這恰恰是本土品牌的劣勢所在”。
想要了解更多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報道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