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數額不斷創出新高
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在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年會時表示,2016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ODI)快速增長,同比增長了40%,而此前幾年增幅一般在10%到20%之間。潘功勝認為:“總體來說,這是一件好事,對推動中國經濟的轉型、促進世界經濟和東道國經濟的增長,實現互利共贏的格局,是好的。這當中也有中國綜合國力上升、對外開放度的提高、‘一帶一路’倡議和國際產能合作穩步推進等宏觀背景。”
但潘功勝指出,在日常監管中,也發現存在一些非理性和異常投資行為,比如國內的鋼鐵廠去海外買了飲食公司,在中國開餐館的去海外收購了網游公司。他舉例說:“去年一年中國企業在海外收購了很多足球俱樂部。如果說,收購有利于提升中國的足球水平,我覺得是好事。但是,情況是這樣的嗎?有很多企業,在中國的負債率已經很高了,再借一大筆錢去海外收購。有一些則在直接投資的包裝下,轉移資產。”
潘功勝強調,中國政府一直鼓勵中國企業參與國際市場,參與對外投資,但對外投資應更健康、有序一些。過去幾個月,ODI的增速下降,市場主體在逐漸回歸理性。上世紀80年代,日本買下美國的呼聲也很高,這樣的教訓并不遙遠。中國企業走出去,走得快不等于走得好,走得穩才能走得好。潘功勝表示:“我也在商業機構從事過海外并購。海外并購有時候像一束帶刺的玫瑰,必須小心,要經過充分的論證。好比在沙灘上捧起一把沙子,看上去抓住了,但最后會從你手上流走。”
潘功勝指出,本世紀初至2014年上半年,中國經歷了大幅的跨境資本流入,自2014年下半年開始出現了資本流出。這與國際大趨勢是高度一致的,本世紀初到2013年跨境資本大幅流入新興市場,自受2013年美聯儲討論退出QE的影響,許多新興市場經濟體遭受了資本流入變為流出的突然逆轉,出現了本幣貶值、外匯儲備減少和資本市場動蕩的情況。
潘功勝指出了觀察跨境資本流動的兩個重要因素:對外資產的持有主體更加多元化和對外債務償還的進程。此前,中國對外資產的持有主體主要是官方外匯儲備資產,最高時曾超過70%,但自2010年后不斷下降,市場主體持有對外資產的比例不斷提高,到2016年達到了50%。此外,在美聯儲實施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期間,中國企業接入了較多外債,在美聯儲開始加息,國內的融資環境也得到改善后,企業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加快償還對外債務,降低貨幣錯配風險。不過,潘功勝指出,自2016年二季度以來,企業外債去杠桿化的進程基本結束,外債的規模開始提升。
潘功勝強調,中國跨境資本流動正在向均衡狀態收斂。2016年年初和年末,美元指數都經歷了大幅波動,也引起了中國外匯市場的波動,但2016年底的波動要小很多。2月份,中國外匯儲備余額增加。潘功勝認為,未來中國跨境收支具有良好的穩健基礎。中國經濟處于中高速增長區間,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未來中國的經濟增長將更有質量。中國的經常賬戶順差保持在合理區間,中國仍將是境外長期資本投資最具競爭力和吸引力的重要目的地之一。中國的外匯儲備充裕,占到全球外匯儲備的28%。
想要了解更多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報道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