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明:李寧、達芙妮收縮戰線
“2012年比2008年還困難”的觀點,在去年年底還被許多人質疑,而現在這個預言似乎日益變成現實。面對國際市場萎縮、國內市場增速放緩、生產要素成本上升等一系列因素,中國服裝企業效益下滑、利潤空間進一步縮小。
現在,日益趨緊的市場環境嚴峻考驗著中國服裝業,中國服裝品牌在“大躍進”式發展過程中的問題也逐步暴露。
近年來,在“渠道為王”理念鼓動下,為了掌控終端,國內服裝品牌紛紛加大渠道開拓力度,并不斷增加直營店的數量和店面規模。
然而,這種高速渠道擴張是短暫的。持續下行的全球經濟以及不斷上升的綜合成本導致企業銷售不暢,庫存積壓嚴重,業績下滑,企業遭遇資金周轉壓力。2011年以來企業“關店事件”源源不斷,其中李寧今年上半年公司凈關店達到952間。
8月20日,達芙妮大規模裁員300人,其中電商部門三大負責人同時被裁,公司解釋為“調整組織架構,迎接接下來的挑戰。”
面對復雜多變的綜合環境,部分企業產生了保守的主觀主義和悲觀主義思想,認為要走出困境就必須依賴政府政策支持。然而,經驗告訴我們,政策支持都是臨時的,企業才是發展的主體。
未來之路在我們自己腳下,我們不能也不可能拿著“政策”的“拐杖”去跨越,只能靠我們自身苦練內功,找出跨越發展的新路徑、新方法。
當然,跨越發展不是說要放棄制造業,而是要從低成本競爭轉向差異化競爭;從勞動力比較優勢走向核心技術支撐的競爭;從技術追趕型、技術引進型向技術創新、自主創新跨越。
更為重要的,企業在考慮發展方向的時候,切忌隨大流,而是要找準自己的生存優勢,審時度勢制定發展方略,循序漸進,才能不斷適應變幻莫測的未來。
“志向”選擇整合紡織供應鏈,使鏈上企業緊密合作、共擔風險、共享利益,除了追求自身利益外,一同擔起改善供應鏈整體競爭力和盈利能力的職責,從而增強綜合競爭力;晨風集團在行業品牌狂潮泛濫之際依舊固守“做世界最有競爭力的縫制工廠” 目標,贏得了國際高端品牌的大量訂單;“根據自己的人力、財力、時間決定發展規模,絕不貪多圖快,讓企業走上超負荷發展”的戰略思維幫助真維斯經受住了這次行業“大考”;長期對羊絨時裝的堅持研究讓帕羅設計總監劉芳9月26日有機會亮相巴黎時裝周。
這是堅持的勝利,這是創新的勝利,更是重構新優勢的勝利。他們猶如晨光一樣照亮著行業前行的道路,成為業界榜樣。
展望未來,我們充滿信心。我們相信,當經濟復蘇時,我們能更快地走出低谷;我們相信,大浪淘沙,強者更強。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