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企業質疑自貿區面積太小
外貿企業:自貿區再大點就好了
張先生是一家國際紡織貿易公司的負責人,企業總部就注冊在自貿區坐落的浦東新區。他對上海自貿區目前持觀望態度。
他說:“上海自貿區對我們來說還只是概念上的自貿區。”
他直言,自貿區現在面積太小,只有28平方公里,公司沒辦法進去營運。
“按照自貿區概念,要求企業將運營中心放進去,沒有100~500平方公里范圍是不成立的。”張先生說,這好比去游泳,至少得有個游泳池。
“這么小的地方,客人怎么去?生意怎么做?”張先生說,自貿區既然鼓勵離岸貿易,對加工貿易企業來說,就需要足夠大的展覽中心、商業中心以及住宅,還有倉儲等物流配套體系,“這些基本要素,如何在28平方公里實施配齊是一個考驗。”
上海自貿區目前的范圍包括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這四個區地理位置之間是分開的,只是以物流為主。”張先生認為,自貿區可以像早年的深圳經濟特區那樣,專門劃一個大區出來,至少包括半個浦東新區,面積要足夠大,能連成一片,并且有完善的配套條件能讓人居住,“這才是完整的自貿區”。
張先生說,眼下,在有限的28平方公里內,進去的公司只能注冊20平方米的辦公室,“自貿區必須解決人員和資金流動問題”。
在他看來,人員能夠自由流動意味著客商從飛機下來后,可以直接在自貿區做生意,在自貿區做完生意后直接離開,不需要再去簽證通關等。
資金的自由流動指資本項下人民幣可以自由兌換。“這個肯定需要時間。”張先生也聽聞這是目前自貿區開放爭議最大的部分。
不過張先生也說,待自貿區細則落地實施一段時間后,如果有利于加工貿易,他一定會考慮進去注冊。
航運中介:最關心自貿區內“營改增”的前景
秦先生(音)是一家總部在上海虹口區的航運資訊企業負責人,也從事國內外貨運及船舶租賃代理、買賣業務。
對于上海自貿區吸引外資航運相關企業,以及此前波羅的海交易所宣稱“實體進駐”上海,秦先生說,總部位于倫敦的波羅的海交易所其實只是設了一個代表處,在自貿區包括浦東新區沒有注冊公司。
“波羅的海交易所的負責人平時在新加坡。在其上海代表處成立儀式之后,他又回新加坡去了。上海也沒有固定辦公室,并未常駐上海。設立辦公室只是先期形式。他們也在看上海自貿區的試行情況。”秦先生稱。
在他看來,自貿區要吸引并利好中外航運企業,得解決好稅收改革、船舶登記制度改革以及外匯管制問題。{page_break}
秦先生稱,航運和物流企業最關注“營改增”試點是否會在自貿區內停止。對船舶公司和國際貨代企業來說,本是解決重復征稅的“營改增”,讓前者稅負不減反增。航運企業的成本主要來自生產設備,但2012年1月1日之前企業購置的固定資產投資不可抵扣;勞動資料成本占航運企業總成本的20%左右,而支付給自有職工的薪酬也無法抵扣;此外,資金成本、路橋費、房屋租金、保險費等都不能進行抵扣。
據透露,很多中國船只因為稅收及享受較好的金融配套服務,都選擇在境外登記。
洋山港作為新的船舶登記港,已經開展對從事國際航運且在保稅區的企業擁有或從境外光租的出口退稅或予以保稅的船舶登記業務。
“如果洋山港能夠在船舶登記制度上作出更大力度的便利化改革,并跟金融放開聯系在一起,中國船舶登記就有望回歸自貿區。”秦先生稱,內地造船企業一般都在香港等地注冊一個公司,讓這個公司來跟海外客商簽訂單。這樣,船廠給注冊在境外的公司發貨就相當于出口,可以享受出口退稅政策。
“如果自貿區可以真正等同于關外,船廠在自貿區內注冊航運公司,船廠發貨給自貿區公司之后,出口退稅在自貿區完成,可以避免退稅資金流到境外。”秦先生說。
此外,人民幣資本項下開放也對航運企業和貨代公司影響重大。由于航運公司一般都有國際業務,需要用美元或英鎊、歐元結算,而由于國內人民幣資本項下不能自由兌換,所以大陸公司一般無法做到大規模外匯支付。
“如果人民幣自由兌換業務能放開,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業務將真正開展起來。”秦先生稱,但這點比較難做到,也因此,波羅的海交易所也只是設立代表處觀察著。
秦先生稱,這三個問題如果都很好地解決了,那么中外航運企業和貨代公司,就有可能來自貿區注冊運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