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稱外貿基本面沒變
2月下旬至3月上旬,商務部組織17個調研組赴廣東、江蘇等約占全國進出口額97%的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進行實地調研。昨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地方普遍認為,今年外貿形勢更加復雜嚴峻,下行壓力加大,但我國出口結構調整趨勢向好的勢頭沒有改變,我國國際市場份額穩中有升的態勢沒有改變,外貿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目前,商務部正在深入總結分析各地方的好做法和好政策,以推動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相互學習借鑒。
沈丹陽昨日透露,今年廣交會將進一步降低企業參展費用,降費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比如出口展區平均每個展位收費比第117屆廣交會降低4000元,降幅達到18%,總計將為企業減負人民幣2.4億元。
相關鏈接: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全球貿易持續不景氣,很多外貿企業感受到了經營壓力。當前,世界經濟潛伏的矛盾、風險和不穩定性還在增加。一是主要發達經濟體采取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再工業化結構政策、“跨兩大洋”(TPP、TTIP)自由貿易區戰略等,都存在較強的以鄰為壑、保護主義和轉嫁風險的外溢效應。二是當前全球油價大跌、美元債務負擔增加、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等,表明世界經濟風險在積累。三是當今世界經濟已明顯分成過度虛擬化的經濟和以實體為基礎的經濟兩個部分,國際投機資本在缺少宏觀政策協調的各國經濟之間尋找機會,伺機發起沖擊。在全球經濟不景氣情況下,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對我國而言,這是一個增速適度下降、轉型升級加快的新階段。在全球經濟不景氣和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我國對外貿易必然也必須加快轉型升級。外貿企業把握這一趨勢性變化,正視困難和壓力,主動作出調整,就能搶占轉型發展的先機。
從“十三五”時期開始,我國外貿發展進入攻堅決勝階段,將實現從汗水驅動到創新驅動、從代工到自立、從中國視野到全球視野的轉變。
外貿工作重點將發生變化。在提升貨物和服務貿易出口效益的同時,將更加注重擴大進口;在引資、引智、引技、引制的同時,將更加注重“走出去”;在推進全方位國際合作的同時,將更加注重擴大對亞非拉地區開放;在實現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的同時,將更加重視完善人民幣匯率、利率、價格的市場形成和決定機制。
外貿方式將發生變化。近年來,加工貿易在外貿進出口中的比重大幅下降。過去10年,處于全球價值鏈中低端的加工貿易出口占我國總出口的比重已從55%下降到35%,未來仍將呈下降趨勢。一般貿易不僅從貿易逆差轉為順差,而且在進出口總值中所占比重持續上升,已經達到54%。
外貿結構將發生重大變化。2015年,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額占外貿總值的比重達到37%,這一比重將繼續提高;機電產品出口占出口總值的比重提高到57.7%,同期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總值占比則呈下降趨勢。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和“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我國將加快“走出去”步伐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推動高水平雙向開放。對外貿企業來說,這當中蘊含巨大商機。
我國外貿進入以資本輸出帶動商品輸出新階段,適應這一趨勢的企業將獲得更大發展。從國家政策導向看,2001年,國家鼓勵企業發展境外加工貿易和合作開發國內短缺資源;2006年,國家鼓勵外貿產品原產地多元化和企業參與境外基礎設施建設;2011年,國家鼓勵企業創建國際營銷網絡、品牌,重視當地民生和社會責任。“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支持企業擴大對外投資,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物流鏈。這意味著我國將通過資本輸出帶動企業進行全球貿易布局、供應鏈布局、高端要素國際合作布局。
我國外貿進入擴大“一帶一路”合作新階段,為外貿企業拓展發展空間提供了重大機遇。我國的對外開放正進入擴大對亞非拉市場開放的全方位合作新階段。這要求我國企業進一步增強自主創新、自主品牌、自主渠道的全球綜合運作能力;進一步增強掌控和化解國際制度風險、經營風險、市場風險、政治風險的能力;進一步增強發展普惠貿易、綠色貿易、合作貿易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在遵循國際通行規則和標準的同時,構建有利于平等、包容、共享發展新規則的能力。
我國外貿進入大力推動自由貿易區合作新階段,將營造有利于外貿企業發展的公平國際競爭環境。我國將通過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逐步構建立足周邊、輻射“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為我國外貿企業發展營造更加公平的國際競爭環境,為外貿企業轉型升級創造良好條件。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