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新品服飾價格走高
這里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今秋部分新品服飾定價翻倍 價格堪比國際大牌。
隨著一場秋雨降臨,氣溫逐漸走低,商場內秋冬服飾陸續上新。然而,近期購買秋冬新品的市民發現,部分國內服裝品牌價格上調明顯。記者今日在商場看到,某中高端女裝品牌相似款式上衣,去年新品定價在2000元/件,今年上調至5000元/件,接近國際一線品牌價格。業內人士分析,盡管年初棉花價格下跌,但企業仍需消化棉花之前三年累計上調50%的漲幅。另外,隨著國內企業有意識通過定價提升品牌定位。
市場現象 今秋部分服飾定價翻倍
隨著周末一場降雨結束,近兩天市民感受到了降溫的涼意,商場內秋冬服裝也陸續完成更新。然而,近日有意購置秋裝的市民發現,今年品牌服飾價格漲得有點高。“我今天試了條裙子,春節時這家店裙子的標簽價在1500元左右,但今年新款差不多材質的就變成了2000元。雖然新品定價肯定要高,但沒想到漲這么多。”市民魯女士說。李女士也有同樣的感受,李女士計劃買件外套,在商場轉一圈大部分女裝品牌定價都在1000元以上,李女士覺得現在買新品穿還真舍不得,只得等到年底打折時候才舍得出手。
記者今日在青泥洼橋幾個商場看到,同樣是薄長袖衫,之前定價多在三位數,而現在普遍要過千元。而某主打中高端女裝的品牌今年漲幅更為明顯,同樣材質的上衣,去年秋冬定價在2000元/件,今年5000元/件。銷售人員表示,這樣的高定價比較少見,雖然款式好看,但很多老回頭客試完了衣服再看價格時不買就走了。市民魯女士表示,現在國產品牌服裝的定價越來越接近國際一線大牌,有的還貴過大牌子,如果國內衣服繼續漲價,有意考慮國際品牌了。
漲價探因 促銷、推廣成漲價主因
本市一家品牌女裝銷售主管王女士介紹,品牌服裝受成本因素影響,每年都會上調5-10%的價格。近年,高漲的人工成本和庫存壓力成為服裝企業最大困擾。另外,從2010年以來逐年高漲的棉花價格也讓服裝紡織企業倍感壓力。
截止到去年棉花累計漲幅達50%,盡管今年棉花價格下調,但企業仍需逐步消化之前上漲的成本傳導因素。卓創資訊棉花分析師孫立武介紹,今年國內棉花政策調整,從收儲改為開放市場,棉花結束了連續四年上漲的行情,目前期貨價格為1.3萬/噸,現貨價格在1.5-1.6萬/噸,為2009年來新低。棉花價格下跌,將利好紡織行業。不過,孫立武表示,對服裝紡織企業來說,隨著品牌化意識增強,科研和推廣投入逐漸增多,棉花等原料成本對服裝價格影響正逐漸示弱。
值得注意的是,商場通過“店慶”、“周年慶”、“女人節”等原創節日增加了打折促銷頻次,這在無形中也抬高了商品定價。服裝行業人士介紹,從過去季度促銷,到現在月月促銷,小幅折扣沒人買賬,只能大幅折扣,每次折扣還要招募促銷員,這些無形成本最后還得是消費者買單。
抬價避險 越是高端品牌受網購沖擊越小
王女士表示,雖然個別產品翻倍漲價的現象并不普遍,但這也反映出國內服裝正調整產品定位,與國際接軌。目前,不少國內服裝品牌將店開到歐洲,意在同歐美品牌共分市場。中投顧問輕工業研究員朱慶驊同時分析,出于提高品牌形象的目的,事實上作為中高端品牌更重要的是其品牌價值而非其產品價值,如果提高價格,或許能夠與一些中低檔品牌拉開距離。
“盡管近兩年網購對實體服裝門店造成了沖擊,但受沖擊的門店多是低端快銷品,以主打設計師品牌或高端品牌,受網絡影響有限。”王女士說,快消品單價一般不超過500元,而中高端品牌單件價格過千元,對于過千元的商品,消費者很少直接網購,多選擇實體店試裝后選購,另外中高端消費者也不是網購的主力群體,所以高端服裝的銷量不但沒有降反而逐年穩中上升。
中投顧問輕工業研究員朱慶驊認為,秋冬國內服裝品牌再度漲價暗存著較大銷售風險。事實上,國內服裝品牌的一大優勢就是性價比高,如果在產品沒有實質性升級的情況下漲價,消費者恐難買單。況且國內服裝品牌還面對著快時尚品牌的沖擊。在國內經濟尚未出現較大復蘇之前,國內服裝品牌漲價并不被市場看好。
朱慶驊建議,在網購盛行的市場環境下,服裝品牌一方面應該自身積極擴展電商渠道,使自身渠道多元化,提高抗風險能力;另一方面,使實體店和電商的服裝品類差異化,然后根據不同的渠道特點進行定價。但這需要建立在服裝品牌的影響力較大的基礎之上。因此服裝品牌最重要的是樹立自身良好的品牌形象,然后合理定價。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