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鞋業轉型迫在眉睫,鞋出口需擴大
大發展需要大開放,“雙需驅動”、“兩型增長”作為成都經濟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對成都制造業特別是傳統制造業來說,更是做大產業規模、推動產業升級的不二法門。4日,四川檢驗檢疫局和成都市商務局就共同推動成都鞋業轉型升級,促進鞋類產品擴大出口簽署《合作備忘錄》。
市商務局局長郭啟舟在簽字儀式上表示,成都是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皮革工業協會授予的“中國女鞋之都”,與溫州、廣州、泉州并稱為中國鞋業的“三州一都”。目前,全市相關鞋類企業達到4000多家,年產值超過100億元人民幣,去年出口達7.07億美元,初步形成了配套完善、產銷一體、年產皮鞋過億雙的產業規模,制鞋產業已成為近年來成都發展迅速的特色出口產業之一,成為四川傳統產業中出口量最大的單一商品。但是,成都制鞋企業大多為中小型企業,家庭小作坊占很大比重,且大部分企業以貼牌生產和接受委托加工為主,產品設計、技術創新和開發能力弱,沒有自主品牌和技術,產品處于產業鏈條低端,缺乏國際市場核心競爭力,在當前國際國內貿易嚴峻形勢下成都鞋業將面臨更大的挑戰。“為此我們希望通過本次《合作備忘錄》的簽署,在強化風險監控、創新監管模式、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完善工作機制等方面加強合作,從而進一步提升對成都鞋類出口企業的協同服務水平,共同幫助成都鞋企積極應對挑戰,推動成都鞋業培育自主品牌,實現轉型升級,不斷擴大產品出口。”
強化風險監控,構建出口鞋類,產品質量安全產業鏈
為提升成都鞋“征戰”國際市場的抗風險能力,《合作備忘錄》約定要強化風險監控,首先是加強風險監測和研判,通過重點監測、監督抽查、口岸查驗、現場檢查、投訴舉報、境外通報等渠道,擴大風險監測范圍,及時、準確、全面收集出口鞋類產品風險信息。對監測發現的問題和可能存在的潛在風險,進行科學分析、準確判斷,通過信息平臺及時向鞋類企業、消費者和政府相關部門發布風險預警信息,做好風險防范準備。
此外,在風險科學處置方面,要全面加強鞋業行業風險、企業風險和產品風險管理,動態調整鞋業企業和進口鞋類產品的風險等級,努力把風險控制在源頭環節,處置在萌芽狀態,防范區域性、行業性質量安全問題發生。
同時,要推進鞋類出口基地建設,以“一都兩園”為依托,吸引更多具備現代生產管理水平的鞋類企業入駐,發揮基地聚集效應及龍頭引領帶動作用,促進行業質量安全整體水平提升。推動出口鞋類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構建出口鞋類產品質量安全產業鏈,促進產業完整配套,進一步提升出口鞋類產品質量安全水平。{page_break}
創新監管模式,搭建公共服務平臺,促進出口貿易便利化
為促進鞋類產品出口貿易便利化,四川檢驗檢疫局將進一步加大出口鞋類產品企業分類管理實施力度,大力推行以“風險分析和誠信監管為基礎,根據不同風險程度確定關鍵控制點”的“1+1+X”分類監管模式,進一步減少出口抽查比例,加快驗放速度。對分類監管出口企業,優先推薦實施綠色通道、出口免驗、直通放行等便利化通關制度,提高通關效率。
同時,加強與海關等口岸聯檢單位的協作,大力推行實施電子化無紙通關,提高口岸協同把關服務水平,加大與成都鞋類產品主要通關地檢驗檢疫機構的合作,推動建立通關協調機制,減少口岸通關環節,為鞋類企業營造“環節少、速度快、服務優、監管有效”的通關環境。
在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上,兩局將加大信息化建設投入力度,搭建信息咨詢、業務培訓和技術服務平臺,共享鞋類產品相關法規標準、技術性貿易措施動態信息,及時了解國際市場需求變化,為鞋類外貿企業提供信息咨詢服務。充分發揮國家鞋類及原材料檢測重點實驗室檢測平臺作用,積極為企業原材料、半成品等提供檢測服務。
推動產業升級,實施“出口品牌”戰略,支持產品擴大出口
鼓勵出口最終為的是產業的提檔升級。郭啟舟表示,根據《合作備忘錄》約定,雙方將用好用足優惠政策。不斷擴大原產地簽證覆蓋率,幫助出口鞋類企業充分利用普惠制、自由貿易區等區域性優惠原產地政策,幫助企業充分享受進口國關稅減免優惠待遇。全面貫徹落實檢驗檢疫費減免政策,減低鞋類企業經營成本。同時,積極爭取政府財政專項資金支持,大力支持鞋業產品加快發展。
雙方還將幫助企業拓展國際市場,針對成都鞋類出口產品實際及主要貿易國家(地區)技術法規、強制性標準的要求,聯合開展成都鞋類出口企業遭遇國外技術壁壘情況的調查分析和對策研究,聯合舉辦針對企業的技術培訓,幫助企業應對國外技術壁壘。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國際國內重大展會,提升“成都制造”鞋類產品的國際知名度,擴展國際新興市場空間。
“產業要發展,龍頭是關鍵,為此,我們確定了大力培育出口品牌的措施。”郭啟舟表示,《合作備忘錄》簽署后,兩局將加大政策、經費支持力度,采取“一企一策”個性化服務,幫扶鞋類重點出口企業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提升自檢自控能力,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大力實施“出口品牌”戰略,引導鞋類企業積極開展國際體系認證和產品認證,增強技術創新能力,推動鞋業產業轉型升級和發展方式的轉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