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cci博物館“花語”主題展覽顯現唯美視覺盛宴
“花語”主題展覽,這是皮諾珍藏(Pinault Collection)在古馳博物館的第七次展出,也是對古馳最具標志性元素之一:花卉圖案(Flora)的完美呼應。
此次展覽由威尼斯葛拉西宮(Palazzo Grassi)藝術中心和海關大樓(Punta della Dogana)博物館的總監Martin Bethenod擔任策劃,包括由四位藝術家于1967年至2012年間創作,與花朵相關的作品。
該展覽主題雖然簡單,內容卻非常豐富:每一件展品都極具吸引力(其中一件還香氣四溢),精致而又耐人尋味。對于很多人來說,也許“花朵”這個主題看似平凡,但這些被賦予“名利”、“回憶”、“政治”及“藝術價值”等主題作品卻蘊含著深遠的意義。
Valérie Belin,1964年生,法國攝影師。在其2010年的作品“Calendula”和“Phlox New Hybrid”中,他將女性的臉龐與花朵圖案相結合,以混合的風格(以植物學的角度),在人類與花卉,自然與人工,真實與夢幻,出現與缺失,魅惑與冷酷中不斷游走。
偉大的美國攝影師Irving Penn (1917-2009)創作的兩幅雙連畫“Cottage Tulip, Sorbet, New York(1967)”和“Single Oriental Poppy(1968)”,將黑白畫和同樣內容的彩色畫結合在一起。古典主義結構,以及注重細節的印刷(黑白畫采用白金印刷,彩色畫采用染印法)體現了這兩幅作品中完全的形式控制和對絕對完美的追求,以及體現了對時間流逝的和萬物虛空的關注,將這位攝影大師的獨特創作風格表露無遺。
Latifa Echakhch,1974年生于摩洛哥。其作品“Fantme”選用的主要素材是茉莉花,更確切地說是在中東地區的城鎮中,街邊商販售賣的花形項鏈。這件作品源自藝術家的記憶:貝魯特的一位賣茉莉的流動小販為了保護花朵的香味和新鮮度,將襯衫蓋在水仙上。除了顯而易見的脆弱性之外,這件雕塑還引發了對“阿拉伯之春”運動的革命以及對混亂的抵制。因此,這些鮮花擁有了政治的意義。
Marlene Dumas,1953年生于南非。他于2007-2008年間創作的“Einder”描繪了一個令人扼腕的場景:在幽藍的夜幕下,寧靜的大海上漂浮著的鋪滿花朵的靈柩,其中沉睡的是這位藝術家不久前去世的母親。這件作品,用美麗與柔和的色彩述說了對母親的回憶、哀傷與追思。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