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新材料:利用貽貝腳蛋白生產合成蜘蛛絲的新技術
一個工程師團隊發現了一種利用貽貝腳蛋白生產合成蜘蛛絲的技術,產量高,同時保持其強度和韌性。長期以來,蜘蛛絲的非凡特性一直吸引著科學家們,因為它擁有超過鋼鐵的強度,但又保持輕盈和靈活。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McKelvey工程學院的能源、環境和化學工程教授Fuzhong Zhang在創造合成蜘蛛絲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為新時代的可持續服裝生產打開了大門。
自從他在2018年利用細菌設計出重組蜘蛛絲以來,Zhang一直專注于提高來自微生物的絲線的產量,同時保留其理想的特性,如增加強度和耐久性。
如果合成絲要用于日常應用,更高的產量將是至關重要的,特別是在時尚界,可再生材料的需求量很大,以阻止每年生產約1000億件服裝和9200萬噸廢物所帶來的環境影響。
在一種工程化的貽貝腳蛋白的幫助下,Zhang創造了新的蜘蛛絲融合蛋白,稱為雙末端Mfp融合絲(btMSIlks)。微生物生產的btMSilks的產量比重組絲蛋白高8倍,而且btMSilk纖維的強度和韌性大幅提高,同時重量很輕。這可能會徹底改變服裝制造,為傳統紡織品提供一個更環保的替代品。這些發現最近發表在《自然通訊》雜志上。
天然蜘蛛絲出色的機械性能來自于其非常大的重復性蛋白質序列。然而,要求快速生長的細菌產生大量的重復性蛋白質是極具挑戰性的。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一種不同的策略,"Zhang說。"我們去尋找無序的蛋白質,這些蛋白質可以通過基因融合到蠶絲碎片上,以促進分子間的相互作用,這樣就可以在不使用大型重復性蛋白質的情況下制造出強大的纖維。而我們實際上就在這里,在我們已經進行的關于貽貝腳蛋白的工作中發現了它們。"
貽貝在它們的腳上分泌這些專門的蛋白質來粘住東西。張和他的合作者已經設計了細菌來生產它們,并將它們作為生物醫學應用的粘合劑。事實證明,貽貝的腳蛋白也是有內聚力的,這使得它們也能很好地相互粘連。通過將貽貝腳蛋白片段置于其合成絲蛋白序列的末端,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重復性較低的輕質材料,其強度至少是重組蜘蛛絲的兩倍。
與過去的研究相比,新材料產量增加了8倍,從1升細菌培養物中達到8克纖維材料。這一產量構成了足夠的織物,可以測試在實際產品中使用。
Zhang表示:"合成生物學的魅力在于,我們有很多空間可以探索,我們可以從各種天然蛋白質中剪切和粘貼序列,在實驗室中測試這些設計的新特性和功能。這使得合成生物學材料比傳統的石油基材料更具有多樣性。"由于我們的合成絲是用工程細菌的廉價原料制成的,它為尼龍和聚酯等石油來源的纖維材料提供了一種可再生和可生物降解的替代品。"
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張和他的團隊將擴大其合成絲纖維的可調控特性,以滿足每個專業市場的確切需求。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