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標志點
標志點是一組在楦面上選取的設計點。主要集中在背中線和后弧中線上,其中有腳的生理特征點,也有經驗設計點,見圖1-1-2。
常用的標志點主要有9個,找點的方法如下:
1.后跟弧上的標志點
后跟弧上的標志點有3個,測量時自楦底后端點B起,用帶子尺向上沿后弧中線測量。
(1)D點(楦后跟凸度標志點)楦后跟凸度點與腳的后跟凸度點相對應,是楦全長和楦面全長的測量點,也是設計后包跟部件開叉位置的參考點,見圖1-1-3。
如圖所示,后包跟開叉的位置取在D點之下1~2mm位置,伏楦效果更好一些。
計算規律:BD=8. 8%×腳長
計算結果:男楦250號BD= (22±0.4)mm
女楦230號BD= (20±0.4)mm
(2)C點(后跟骨上沿高度標志點)后跟骨上沿點是確定鞋幫后弧高度、口門位置的基準點,也是設計后主跟高度的控制點。
計算規律:BC=21. 66%×腳長
計算結果:男楦250號BC= (54±1.1)mm
女楦230號BC= (50±1.1)mm
(3)Q點(后幫中縫高度標志點)后幫中縫的高度是鞋類設計的關鍵點之一,后弧設計位置太低,會造成鞋不跟腳;后弧設計位置過高,又會造成磨腳后跟。一般說來,滿幫鞋是以腳的后跟骨上沿點為基準,增加4~5mm就能滿足對高度的要求。對于女
淺口鞋、涼鞋、筒靴等,還會有自己的特殊要求,與滿幫鞋不同,見圖1-1-4。
如圖所示,C點是腳后跟骨上沿點,需要用主跟來保護腳的后跟骨,所以后主跟的設計高度控制在C點。在C點之上4~5mm位置是設計滿幫鞋后縫高度的控制點Q。
計算規律:CQ=4~5mm
計算結果:男楦250號BQ= 58~59(±1.1) mm
女楦230號BQ= 54~55(±1.1)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