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楦面上的標志點
楦面上的標志點有2個,找點方法也不相同。
(1)0點(口門寬度標志點) 口門寬度是指在口門位置上鞋口的寬度。口門的寬度也是變化的,一般取在前幫控制線的1/2處,也就是V了線的中點定作口寬標志點0,見圖1-1-2。
口門寬度標志點并不是限制口門的寬度,不同款式的口門寬度可以通過O點位置進行上下前后的調節,由于有了參照點,調節的操作會變得簡單。
取蹺中心的基準點也設定在0點,自然蹺∠VOV'的角頂點就在O點。
(2)P點(外踝骨中心下沿點)外踝骨中心下沿點是用來設計后幫腰高度的控制點,防止磨腳踝骨。如果連接OQ線作為后幫高度控制線,會發現P’點一般處在OQ線的上面,見圖1-1-2,也就是說用OQ線來設計后幫高度不會造成磨腳踝骨,所以找P’點是為了有個比較參照。找P’點是通過測量PP'線的高度來確定的。
用帶子尺與P點前端底口垂直,向上貼緊楦面測量。
計算規律:男女楦PP'=20. 14%×腳長
計算結果: 男楦250號PP’=(50. 35±1.O)mm
女楦230號PP’= (46. 32±1.0)mm
在實際的應用中,設計弧形鞋口時,男鞋常取在48mm,女鞋常取在44mm。測量方法參見圖1-1-7。
因為測量PP’線高度是用帶子尺測量的,對于有些兩側肉體過厚的鞋楦來說,P’點的位置可能會低于OQ線,但是外踝骨的垂直高度不會因楦體肉厚而變矮,同樣不會造成磨腳。
為了便于查閱,現把相關的設計點整理如下,參見表1-1-2。
表1-1-2

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