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原始樣板的檢驗
原始樣板是否準確呢?需要經(jīng)過套樣檢驗。
1.套樣的制作
所謂的套樣,是指用紙制作的鞋幫樣板。
要求用牛皮紙復制出兩片相同的原始樣板,然后再用膠條把它們的背中線和后弧中線對齊并粘牢,就可以得到原始樣板的套樣。
用紙做套樣比用皮料做套樣要好些,不僅僅是可以節(jié)約材料,更重要的是紙張沒有延伸性,伏楦與不伏楦都會一目了然。套樣檢驗的目的是從中找到問題進行修改,不能馬虎了事。在今后的款式設計中,都應該先用牛皮紙進行套樣檢驗,如果用套樣試制準確了,開料制作就會準確無誤。如果用皮料試幫,皮料可以延伸,就會掩蓋毛病,等到大批量生產(chǎn)時就會把問題暴露出來。
2.套樣的檢驗方法
檢驗的方法是把套樣套在原有的鞋楦上進行觀察。
第一次檢驗:套樣套楦后,把后弧中線對齊,觀察統(tǒng)口、后跟兩腰、前掌等部位是否伏楦。如果樣板制作準確,會發(fā)現(xiàn)只有前掌部位不伏楦,而其它部位都能伏楦。為什么前掌部位不能伏楦呢?是因為沒有用上自然蹺。
第二次檢驗:取下套樣,在VO線的位置打一剪刀口,然后再套楦比較。此時會發(fā)現(xiàn)整體套樣都能達到伏楦要求,對于細小的枝節(jié)留作工藝蹺處理。
通過兩次檢驗的不同效果,就會清楚自然蹺的作用。在結構設計中的取蹺處理,主要是想一個辦法把自然蹺巧妙地加入進去,既能達到伏楦的目的,又使輪廓外形美觀。明白了這個道理,取蹺的問題也就迎刃而
解了。
3.里外懷的比較
如果套樣已經(jīng)伏楦,還要進行楦面里外懷的比較,分為蹺度比較和寬度比較兩部分。
(1) 蹺度比較里外懷的自然蹺度角大小一樣嗎?把套樣取下來合攏,然后分別貼在外懷一側和里懷一側進行比較。當把前后幫的背中線對齊、并使套樣貼楦時,就會出現(xiàn)張開的自然蹺度角。一般說來,外懷的蹺度要大于里懷的蹺度,也就是比對外懷時張開的角度較大。
在應用自然蹺時,一般是取折中蹺,也就是剛才套楦時看到的蹺度角。
計算折中蹺的方法很簡單,就是里外懷的蹺度角相加取其一半。但是測量里懷蹺比較麻煩。根據(jù)經(jīng)驗,可以取外懷蹺的80%左右作為折中蹺。
記作: ∑中一∑外×80%左右
(2) 寬度比較里外懷楦面的寬度是有差別的,比較的方法仍然是利用套樣觀察。
把套樣套在鞋楦上,把前幫的背中線調正,先觀察外懷一側。因為套樣是按照外懷
半面板制取的,因此外懷一側的寬度應該與楦面寬度一致。如果誤差大,是取樣板不準。
然后觀察里懷一側的底口:
在前掌部位,樣板會有多出來的現(xiàn)象,說明里懷楦面比較窄。記下多出的數(shù)量和位置作為區(qū)分里外懷的依據(jù)。一般在2~3mm。
在里腰窩部位,樣板會有虧缺的現(xiàn)象,說明里懷的面積比較寬。同樣記下多出的數(shù)量和位置作為區(qū)分里外懷的依據(jù)。里腰窩多出的量會隨鞋跟高的變化而變化。有2~4mm、5~7mm、8~lOmm幾個檔次,不能一概而論。
在踝骨以后的后跟部位,樣板與底口基本一致,可以不用區(qū)分里外懷。
上面提到的三種現(xiàn)象是一般的楦面規(guī)律,如果遇到特殊或反常的現(xiàn)象,就以實際的區(qū)別為依據(jù)。
有一種設計方法叫做分懷設計,里懷也同樣貼楦制取
半面板,然后把外懷部件和里懷部件分別設計在里外懷
半面板上。這種方法比較精細,但是操作過于復雜。在一般的情況下,我們采用的是用外懷
半面板進行設計,或叫做折中設計法,然后根據(jù)里外懷的區(qū)別,再設計出里懷輪廓。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用到里懷
半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