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舌式鞋是前幫壓鞋舌鑲接關系,但是也可以采用鞋舌壓前幫的結構。這樣,鞋舌被暴露出來,需要設計出好看的邊沿作裝飾。外舌式鞋雖然也屬于橫斷結構,但是由于鞋舌的前邊沿變化復雜,在不利于定位取蹺時,可以轉為對位取蹺。
對位取蹺是指在標定自然蹺相對位置進行蹺度處理的過程。對位取蹺的實質與定位取蹺相同,只不過是取蹺的位置發生了變化。也就是說對位取蹺是定位取蹺的一種補充形式,定位取蹺不方便時,完全可以用對位取蹺來代替。
(一)對位取蹺原理圖
對位取蹺角來源于定位取蹺角的展開。當把被重疊的∠VOV'展開時,V'O線與VO線便會重合,此時OH線就會以0點為中心旋轉出一個角,使OH線移動到OH'位置,形成對位取蹺角∠HOH'。由于取蹺的過程是在標定自然蹺位置的對面進行,所以叫作對位取蹺。
其中對位取蹺角∠HOH'=定位取蹺角∠VOV’,見圖1-5-19。
如圖所示,由于定位取蹺角的展開,V'點轉移到V點位置,也就同時帶動前幫背中線產生位移,使定位取蹺的Ao點下降到對位取蹺的A1點。此時A1V線為背中線。
如何確定A1點呢?采用兩弧相交的辦法。一條弧線是以O點為圓心。以OA。長為半徑作圓弧;另一條弧線是以V點為圓心,以AoV'長為半徑作弧,兩弧相交點就是A1點。
注意:A1點是Ao點下降后的位置,與A點無直接關系,所以要先連接出前幫背中線找到Ao點,然后再作出A1點來。
同樣,底口的輪廓線也發生位移,連接底口線時,不能隨意畫出,而是要用半面板的底口輪廓比對在A1點和H'點之間,按照原來的面積大小和形狀描畫出來。
在結構設計的過程中,取蹺中心落在0點的概率很小,一般都會在0點附近移動,我們把移動后的取蹺假設0點轉移到0'點。見圖1-5-20。
假設0點轉移到0'點。此時需要過0'點作背中線的垂線,相交于VE線為V"點,相交于底口為H.點,
V"H1線為前后幫分割線。
先作定位取蹺線確定Ao點,再用兩弧的交點確定A1點,連接A1V"線即為對位取蹺時的前幫背中線。
當取蹺中心轉移到0'點時,連接AoO'線和A10'線可以得到∠AoO'A1,它表示著對位取蹺角的大小,也作為等量代替角使用。
如果取蹺的位置定在0'H1線上,通過作弧線可以截取對位取蹺角∠HiO'Ho,使得∠H1O'Ho=AoO'A1。
連接底口時,要自Ai點開始描出半面板前尖輪廓線,然后使半面板的H1點對準設計圖上的Ho點,旋轉半面板的底口線與前尖輪廓線重合,再描出后段前幫底口輪廓線到H2點為止。
如果在取蹺中心變化后的原理圖上設計出鞋舌、橫擔、后幫的部件,就成為舌式鞋的對位取蹺原理圖,見圖1—5-21。
如圖所示,圖中的鞋舌雖然斷開,但是作定位取蹺角并不方便,因而轉為對位取蹺。圖中的虛線表示前幫的壓茬量。
采用對位取蹺與比定位取蹺的設計效果是相同的,相當于把前幫旋轉了一個角度。但是在特殊情況下還必須使用對位取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