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外舌式女鞋的設計
1
. 成品圖
如果把外舌式男鞋改為外舌式女鞋,只是改變了楦型,設計規(guī)律不變。
如圖1-5-26所示,該款女鞋與外舌式的男鞋的區(qū)別在于前后幫不斷開,采用松緊口結(jié)構(gòu)。在后跟位置設計有后包跟部件,鞋舌上有裝飾條。共計有部件五種五件。
在一般情況下,如果鞋舌是斷開的,應該采用定位取蹺;如果定位取蹺不方便,應該轉(zhuǎn)用對位取蹺。此款鞋采用對位取蹺設計,由于前后幫不斷開,所以要把取蹺角轉(zhuǎn)移到后幫鞋口上去,被叫作“后幫升蹺法”。因為在后幫升
蹺的時候,前幫背中線與對位取蹺時相同,所以實質(zhì)上還是對位取蹺。改變?nèi)≤E的位置不會影響取蹺的效果。
2.結(jié)構(gòu)設計圖
(1)設計外鞋舌和前幫見圖1-5-27,設計松緊口后幫取00'= 20mm左右,定取蹺中心07點。過07點作VE的垂線交于V"點。
鞋舌長度定在E點。自V點起設計鞋舌前端花飾線條,自E起設計鞋舌輪廓線,最后匯集于07點之下12mm左右位置。
在0'點之前要保證有足夠的壓茬量。
先找到Ao點,接著作出A1點,A1V為前幫背中線。延長A1V線,留出8mm的壓茬量設計口門線到0'點止。
(2)作后幫升蹺角設計出橡筋位置,規(guī)格16mmX15mm,下腳定位a點和b點。連接∠Ao O'Ai為等量代替角。由于后幫為弧形曲線,需要控制3個點的蹺度量:
以0'點為圓心,a0'長度為半徑畫弧線,截出對應取蹺角,定出小馬頭前端位置;
以0'點為圓心,b0'長度為半徑畫弧線,截出對應取蹺角,定出小馬頭后端位置;
以0'點為圓心,QO'線上適當長度為半徑畫弧線,截出對應取蹺角,定出Q'點位置。
在上面3個控制點內(nèi)設計出后幫的輪廓線,并作出里外懷的區(qū)別。如果采用復制的方法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3)后包跟的設計按照常規(guī)設計出后包跟。后幫升蹺時,底口保留完整,處理底口的方法同定位取蹺設計舉例。
(4)制取樣板制備劃線板與制取三種樣板的方法同前。基本樣板比較特殊,見圖1-5-28。
鞋里樣板同長前幫類型,見圖1-5-29。
注意:樣板取蹺后雖然沒有看到重疊角的現(xiàn)象,但是OQ線的上升,仍然會使接幫的規(guī)矩點發(fā)生變化。標規(guī)矩點時,應該把后幫的O'Q'位置與
半面板的OQ位置重合,此時再把接舌的規(guī)矩點標注出來。這種標規(guī)矩點的道理,與標注
外耳式鞋耳的前尖點是相同的。
鞋舌鞋的結(jié)構(gòu)總體上講比耳式鞋簡單,但是由于部件外形的變化大,引出了對位取蹺的概念,在后面的設計中還會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