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標準對某一部位在規格尺寸偏差和水洗尺寸變化率上的測量方法不統一,既增加了檢測的難度,也容易導致測量結果的差異。GB/T8628—2001《紡織品測定尺寸變化的試驗中織物試樣和服裝的準備、標記及測量》的主要技術內容和試驗方法與ISO3759:1994相同。但國外生產商與國內生產商的測量習慣不同,因此標準制修訂部門在參考國外標準時或將成品標準與方法標準配套使用時,應考慮我國服裝生產商的測量習慣和標準相互引用時的對應。國內許多針織類的標準都對這個問題有所考慮,例如GB/T8878—2009《棉針織內衣》[6]對測量部位和測量方法都做了重新的說明,并配有圖例。這樣就大大方便了企業和檢測機構實驗室的操作人員,降低了測量過程的復雜程度。
因此建議在此標準中,應重新規定測量部位,并與規格尺寸偏差測量方法統一,同時配以圖示說明或者直接引用測量規格尺寸偏差的圖示。
3.1.2洗滌過程中應增加洗滌程序和晾干方法。
在絲綢服裝標準中對水洗尺寸變化率的測試要求是:“成品水洗尺寸變化率的測試方法按GB/T8630規定,產品明示可水洗的采用洗滌程序7A,明示手洗的采用洗滌程序仿手洗,干燥方法采用A法”。在標準FZ/T73017—2008《針織家居服》[7]中對于水洗尺寸變化率要求是:“洗滌和干燥試驗按GB/T8629執行,采用5A洗滌程序。試驗件數為3件。干燥按A法(懸掛晾干)。蠶絲及蠶絲為主的混紡織物水洗尺寸變化率按FZ/T43004規定執行,采用10A洗滌程序,清水洗滌,干燥方法按A法。”
以上兩個標準都對洗滌程序和晾干方法有明確的要求而在FZ/T81001—2007標準中卻沒有注明洗滌和晾干程序。目前大多數檢測機構按照GB/T8629—2001《紡織品試驗用家庭洗滌和干燥程序》中附錄D的選用實例來選擇洗滌程序。如經特殊整理的棉和粘膠織物,染色錦綸、滌綸、腈綸混紡織物、染色滌棉混紡織物采用4A程序;棉、亞麻或粘膠織物采用5A程序;絲綢和印花醋纖織物選用8A程序。這種單純根據織物的纖維成分含量來選擇洗滌程序是不科學的。應當綜合考慮衣服的款式、用途和中國家庭的洗滌方式來確定。所以此標準應該有一個推薦使用的洗滌和干燥程序。例如5A洗滌程序,懸掛晾干等,這樣才能方便企業和檢測機構準確的執行此標準。
3.2干洗尺寸變化率
3.2.1干洗尺寸變化率的測試比起水洗尺寸變化率測試的要求更為簡單,除了說明如何干洗外,其他內容均沒有說明。
此標準5.4.1對干洗尺寸變化率測試的要求是按GB/T19981.2規定:在批量樣本中隨機抽取三件成品測試,結果取三件平均值。標準GB/T19981.2—2005《紡織品織物和服裝的專業維護、干洗和濕洗第2部分:使用四氯乙烯干洗和整燙時性能試驗的程序》[9]沒有說明樣品的選取,尺寸、標記及測量和計算等內容。而且還存在和水洗尺寸變化率測試一樣的問題,因此建議修訂補充。
4洗后外觀
此標準條款4.13.2要求:成品經洗滌后不可出現破洞、裝飾件及紐扣脫落、明顯扭曲等明顯的外觀變化。這里忽略了對洗滌后的外觀還有可能發生顏色變化的情況。所以建議此條款增加洗后樣品與未經洗滌的樣品比較色差結果不低于3~4級。
結論
行業標準的制定落后于產品的創新是必然的,但是制定標準時也應有前瞻性,以體現行業標準的高度和精度。對以上問題的分析和建議,均出自相關企業的呼聲和一線檢驗人員的困惑,他們的解決會讓很多企業、消費者還有檢測機構受益。有重要的技術價值和經濟價值。另外,在引用國際標準時,不能盲目照搬引用,需要結合國內的實際情況。遇到與國內的慣例不一樣的時候,應該盡量按照國內的慣例來,否則會帶來許多問題。同時企業在產品創新的同時,也應提高制定企業標準的能力,來配合產品的創新。否則,新產品有可能因行業標準的滯后性而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