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有趣的現象:當國際品牌以女裝掛帥,而國際時裝周也以女裝秀領風騷之際,在中國,雖然服裝銷售市場仍以女裝為主力,但在品牌形象建立上,卻以男裝突出,因為知名的男裝品牌不少,中國的服裝基地如寧波、廈門等最早成名的品牌也以男裝居多,比如杉杉、雅戈爾等,雖然這些品牌后也衍生出高級女裝品牌如杉杉法涵詩等,但其男性西服形象卻令人印象深刻。連在香港上市的內地公司,也以男裝或具陽剛性的運動裝品牌為多,像李寧、安踏、特步、中國動向、利郎等。
今年初香港時裝節期間,我在展場看到多家泉州品牌,也以男裝為多,至少這些男裝品牌較吸引我的眼球,像知名的“七匹狼”請了四位影帝級男星拍了一組充滿動感又不失柔情的電視廣告,既想突出男人為事業拚搏的陽剛面,也欲展示其懂得生活的真實面;而另一個“柒牌”將自己定位為“懂得真愛的男人”,并請來國際級的李連杰代言,演繹品牌倡導的“中華立領”,欲藉助以唐裝、漢裝、中山裝為藍本的服裝,當“時尚中華”的推手,等等。
姑且勿論這些男裝品牌苦心經營的形象是否已廣為受落,但能意識到從服裝傳遞信息,乃至塑造鮮明型格,反映出中國男人開始重視工作以外的人生質量和生活成就。其實,很多國際知名的女裝品牌設計師,如意大利的Giorgio Armani、美國的Calvin Klein和英國的 Paul Smith都是做男裝出身,但最后能令他們的名字廣為人知的卻是他們后來設計的女裝及其系列生活產品,還有他們懂得生活、尊重女人的形象。
因為說到底,時尚的擁躉是女人,賺買男裝或男人用品的也是女人,所以,以男老板為主導的公司大可以為滿足自己的口味或興趣而力谷男裝,但當男人開創的事業穩定后,還是把生活上的主動權交給女人吧。畢竟,時尚只是一種包裝,那是出于工作需要,而非時尚本身;柔軟和靈動的女人,才最能體現時尚善變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