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養全方位
在《服裝設計師》雜志推出的2005年度中國高等院校時裝設計專業排名的48所院校中,中央美術學院位列27位,此時,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設立時裝設計專業僅僅三年。即使像北京服裝學院這樣的院校,開設與時尚產業相關專業的歷史也不是很長,2003年該校推出針織服裝設計方向,2005年推出時尚傳媒專業。
不過在十一五期間,中國高等院校與時尚產業相關專業的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2006年6月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時裝設計專業的首屆畢業生舉行了畢業作品動態和靜態的展示,這次學生們的畢業設計得到了國際著名品牌“上海灘”的全程贊助。在2009年3月舉行的中國國際時裝周上,有四所高校舉辦2009屆畢業生時裝設計作品發布會。北京服裝學院是第10次在時裝周舉辦師生作品發布會,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是第3次參加,浙江理工大學服裝學院和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則是首次亮相時裝周。浙江理工大學畢業作品秀后,來觀看發布的企業代表還與學生們舉行見面會。浙江理工大學服裝學院服裝系主任趙偉國教授說:“我在與許多企業溝通過程中了解到,企業需要的是能夠培養的人,除了才華之外還有能力。如團隊協作的能力、時間安排的能力等等。這次畢業生作品匯演實際是如何創造學生就業的一種新的推廣形式,是一種新模式的探索與嘗試。”
服裝高等院校還為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與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添上時尚靚麗的一筆,體現了高校的科研成果與城市發展及需求的對接。2008北京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領獎服出自北京服裝學院設計團隊,2010年上海世博會職業服裝設計方案則來自東華大學的設計團隊。東華大學在世博會職業服融入了東華在紡織、染整等領域的七八項專利,富有科技含量。
2010年3月19日,武漢科技學院正式更名為武漢紡織大學,該校成為全國目前唯一一所以“紡織”命名的大學。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認為,“武漢科技學院更名為武漢紡織大學,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理性回歸的一項重要成果”。
在設計人才的培養方面各地政府也積極參與,其中以杭州市政府于2007年推出的中國杰出女裝設計師發現計劃,最具代表性。在國內城市中,有如此規模、成系統的設計師培養工程尚屬首次。打造設計師品牌,已成為杭州絲綢女裝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為此,杭州市政府設立專項基金,從2007年至2017年期間,每年投入400萬元,用于資助杰出女裝設計師的培養培訓。通過壯大杭州女裝設計師隊伍,培育和確立杭州絲綢、女裝產業發展的人才競爭優勢,打響杭州“中國絲綢之府、中國女裝之都”的行業品牌和“生活品質之城”城市品牌。2010年4月1日,中國杰出女裝設計師發現計劃實施后首批意大利公派留學的6名設計師歸國,隨后第二批又有6位設計師赴意深造。
文化與商業的命題
2009年,在國內各行業深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時,中國女裝業的兩個產業基地深圳和杭州并未受到的很大影響,這源于兩個地方產業發展的成熟。杭州服裝設計師協會會長錢鋒說:“經過金融危機,大家的心態在改變,幸福和快樂成為主導杭州女裝文化的核心。只有獨特的產業文化才能使杭州女裝得到持續發展。”
2009年12月11日,在以時尚話語權與新商業模式為主題的中國紡織創新年會上,中國時尚同盟正式成立。中國時尚同盟將以紡織服裝品牌為主體,通過生活方式調研、流行趨勢研究和發布、渠道對接等方式,實現中國時尚理念的全球化傳達。
2010年6月,上海時尚之都建設座談會召開,主辦單位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正在考慮將創意產業和時尚產業作為下一輪上海都市產業發展的重要部分列入“十二五”規劃。會上,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時尚同盟組委會主任孫瑞哲指出,2009年中國國內社會零售額達到12.5萬億元,較2008年增長了25%,中國國內市場潛力巨大。旺盛的內需為中國品牌的成長提供了充分的空間。
產業的發展、品牌的競爭已躍升到文化的高度。2010年,國際奢侈品品牌愛馬仕在中國市場推出一個新品牌“上下”,該品牌由中國著名設計師率領的團隊負責,品牌體現中國文化。中國品牌如何在中國市場上從資本、商業渠道、設計與品牌文化方面等與國外品牌展開競爭再次成為業界的議題。
2010年JEFEN品牌創立10周年,這時,設計師謝鋒在巴黎推出的JEFEN By Frankie女裝品牌回歸中國本土發展,并逐步展開重要的商業地域布局。同樣服裝設計師武學凱對于設計師品牌在中國的發展充滿信心。“未來設計師品牌會成為市場的焦點,影響并改變整個商業格局。”謝鋒表示,中國至深的精神哲學和美學是其品牌的靈魂。“在未來十年,我們要做的不僅是影響人們的生活,而是通過中國文化、中國哲學和中國精神進入世界人民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