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戀權力的男人
這是關于靴子最早的記錄,也是關于戰爭的記錄。很顯然,最早擁有靴子的人是男人,而最早的靴子也就是軍靴。
為作戰而誕生的裝備
在一幅有二千七百多年歷史的壁畫上,鐫刻著薩根王二世兇猛的武士乘著戰車,擴充亞述帝國版圖的場面。畫面上所有的人都足蹬飾有花邊的皮靴。這是關于靴子最早的記錄。很顯然,最早擁有靴子的人是男人,而最早的靴子也就是軍靴。
在漫長的歷史時期,士兵一直用皮靴保護他們的腳和腿。他們穿著皮靴越過崎嶇不平的鄉野,涉過冰冷刺骨的河流。幾百年后,古希臘的斯巴達戰士的軍靴更加富于想象——紅得耀眼的皮靴(以及顏色相配的紅色短袖束腰外衣),其目的旨在遮掩傷口流出來的血液。這種紅皮靴很快在瘋狂的斯巴達青年中流行開來。一些歷史學家堅信,皮靴的歷史要比古希臘和亞述帝國更加久遠。
權利者的最愛
靴子過去是男性服裝的一部分,是權力的象征。拿破侖特別欣賞羅馬帝國的藝術和服裝,最喜歡皮靴前面高過膝蓋,但后面則切割得稍短,便于行走。為了保持必要的亮光,皮靴上面用特殊的油脂和蠟的混合物打光,不允許有一塊發暗的斑點。
1815年英軍在滑鐵盧一役大敗拿破侖,統領英軍的威靈頓公爵曾出人意料地說,他之所以能在軍事上取得成功,主要是因為他的士兵是“歐洲鞋穿得最好的人”。就像拿破侖一樣,威靈頓也是一個皮靴迷,以至于出現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威靈頓皮靴”。那時候,一位男士只有從頭到腳都穿戴得整整齊齊才能去拜訪一位女士,其中當然包括穿著一雙白色干凈的鞋罩。這種鞋罩用皮革或纖維做成,是男性用來遮蓋鞋面和腳踝的用品。事實上,它把一雙普通的鞋變成了漂亮的靴子。
軍靴即軍威
事實上,威靈頓公爵并沒有夸大其辭,在步兵戰爭的時代,長途行軍使得鞋的磨損率相當驚人,許多人在鞋子穿破后只能硬著頭皮光著腳打仗。因此是否能夠配備堅固耐磨的軍靴往往成為戰爭的關鍵。在1863年美國的南北戰爭中,南方軍得到消息,在葛底斯堡的倉庫內存放著大量軍靴,于是動了搶劫的念頭。然而南方軍到了倉庫,并未得到軍靴,等到他們的反而是北方軍的伏擊。于是一場圍繞著軍靴展開的戰斗,最終變為了南北軍大規模的葛底斯堡戰役。
德國首相俾斯麥曾經說過,“行軍的靴子和腳步聲是部隊的有力武器。”事實上,德國人的服飾至今仍是男裝美學的典范。早在1866年的普魯士時期,當時的德國軍靴為牛皮制褐色長筒靴,看上去十分威武。而同一時期,穿長筒軍靴也成為了歐洲其他國家軍隊的慣例。沙皇統治下的俄羅斯軍隊就規定軍隊必須配備長及小腿的軍靴,以體現軍威。此后,雖然戰爭逐步過渡到機械化部隊,但是身著長筒軍靴的傳統還是保留了下來。直到二戰以后,美軍研制出了更為科學的“叢林靴”與后來在海灣戰爭用到的“沙漠靴”,傳統的軍靴才真正走入了歷史。
高筒靴的妙用
曾經,高筒靴是男性工具的一部分。英國海盜和早期美國商船上的一些成員喜歡穿頂部很寬的高筒靴。因為有了“高筒”,走私有價值的物品就很方便。“bootlegging”,即“高筒”,后來成了20世紀20年代美國禁酒時期的一個很流行的詞匯,因為當時那些穿高筒靴者經常非法制作并銷售酒類。
美軍與沙漠靴
海灣戰爭讓沙漠靴名聲大噪。這種軍靴的面料由防潮皮革與編制尼龍制成,靴面裝有拉鏈以防止沙子進入;在靴底設計上取消了防刺鋼片,加入蜂窩狀的鋁制保護層,以減輕地雷爆炸時對足部的傷害程度。同時,靴底的橡膠較軟,能防止沙中的碎石硌腳。此外,鑲拼系帶孔面和帶涂層的黃銅快速穿帶系統則大大減少了穿脫靴子的時間,幾乎可以在10秒之內完成。海灣戰爭期間,美國國防部訂購了大約42萬雙沙漠靴。
精致的男人
提到上世紀60年代的鞋,每個人幾乎想到的都是靴子,尤其是“切爾西靴”(Chelsea Boot)。這種由The Beatles樂隊捧紅的皮質短靴,即便在現在的男裝T臺上,仍然是秋冬的最佳單品。
60年代 靴子即一切
“男人穿著這些靴子,他們散步的樣子真迷人……”1966年,美國歌手Nancy Sinatra曾這樣唱道。事實上,提到上世紀60年代的鞋,每個人幾乎想到的都是靴子,尤其是“切爾西靴”(Chelsea Boot)。這種由The Beatles樂隊捧紅的皮質短靴,即便在現在的男裝T臺上,仍然是秋冬的最佳單品,你可以在幾乎所有的品牌中找到這種皮靴。
The Beatles樂隊在60年代初期,被看做從利物浦走出來的花花公子,終日身著奇裝異服,但事實證明,正是他們確立了60年代的時尚典范,成了當時“摩登族”(Mods)的代表和先驅。他們會穿著中性緊身褲、尖頭皮靴(配上高得嚇人的古巴鞋跟),如同南美洲草原地區的牛仔。這些靴子非常搶眼,這就是“切爾西靴”(Chelsea Boot),而當時的人們更愿意稱之為“Beatles Boot”。
人腳一雙的切爾西靴
攝影師Robert Freeman曾拍攝過4雙The Beatler穿過的切爾西靴,因而讓這一款男靴名聲大噪。事實上,“切爾西靴”并不是The Beatles發明的。切爾西靴源自維多利亞時期的馬術活動,它的前身就是馬靴。貼近腳型,通常略高于腳踝,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兩側從鞋跟到鞋筒頂部由松緊帶連接著,十分便于穿著。搭配修身西裝便可創制出一種很強烈的精致英倫風格。休閑一點的切爾西靴鞋頭更圓一點,和牛仔燈心絨類的服飾最為搭配。最重要的是,這種靴子是The Beatles的標準裝備,幾乎在任何關于他們的照片上都能看見這種靴子,并且The Beatler還在每雙靴子上都簽上了自己的名字,以免與別人的混淆。還有就是,這種靴子穿起來,可以讓人昂首闊步。
此后,The Beatles迅速躥紅,全球的年輕人都為他們瘋狂。英國的《標準晚報》(Evening Standard)將1963年封為“The Beatles之年”。而當大家用放大鏡檢視、討論這個星球上最受歡迎的樂隊之一時,切爾西靴成了全世界人模仿的對象。當時的評論認為,“若走在倫敦國王路,而沒有穿切爾西靴,簡直就好像沒穿衣服一樣。”而英國的《每日鏡報》更是得出了一個完美的結論——“靴子就是The Beatles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