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制作工序往往是出乎意料地“繁瑣”,讓人等上數月甚至是一年都不足為奇,那些比鉆石還要名貴和稀缺的面料,只有少之又少的精英人士才能有幸獲得,并最終錦衣上身。
服裝高級定制就是這般“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一場世紀婚禮,威廉王子和凱特身著定制禮服的風采再次讓高級定制之風吹向全球。隨后,歐美的各大時裝慶典和奢侈品賣場,定制服裝受到熱捧。風向標由此改變了,頂著大牌LOGO將不再是真正的奢華主義,那些被隱藏在衣服里的定制秘密才有底氣和能量散發出貴族氣。
極致的工序
滿頭銀發的奇洛·帕雷斯塔優雅地站在新光天地一家店面的工作間,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他被稱為金牌裁縫。奇洛·帕雷斯塔的父親曾供職于一個叫Kiton的奢侈西服品牌,直至退休;奇洛·帕雷斯塔子承父業,而他的兒子也已進入Kiton做裁縫。
很難想象,好萊塢巨星湯姆·克魯斯、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政壇風云人物穆巴拉克、法拉利的老總,諸多名流的服裝都是從奇洛·帕雷斯塔及團隊的手中誕生。在Kiton,有380位像奇洛·帕雷斯塔一樣的世界頂級縫紉大師,他們一生都沒有進過有機器的廠房,完全靠手工完成每一道工序,他們的骨子里全部流淌著傳統手工藝的血液。在那不勒斯這座南部小城,服裝藝術的時間坐標仿佛被鎖定,永遠停留在崇尚手工、信奉慢工細活的遠久年代。
經過目測和粗量,奇洛·帕雷斯塔先讓助手挑選了一件樣衣給客人穿上,大致合身。隨后,奇洛·帕雷斯塔開始細細丈量腰圍、身長、袖長;尤為認真的是量肩寬,這是定制西服時的核心所在,這一點的精確度將最終決定西服是否合體。每個數據都被錄入,隨后傳至了那不勒斯。“您的服裝估計會在三個月后完成,并運回中國。” 奇洛·帕雷斯塔謙虛地微笑著。
接下來,你能做的就是等待和聯想。在異國的坊間,主縫紉師用畫粉在面料上畫出輪廓,一剪合成。這套西服要經過37道工序、45位縫紉師傅的手,每位裁縫都有著“計算機”般的頭腦,手工“雕刻”著這件作品,而世界上將找不出第二套與它完全一模一樣的衣服。盡管是冬季穿著的西服,但面料又輕薄又軟,因為它是由100%超細純小羊駝絨制成,隨意褶皺它都不會留下痕跡。
當真正擁有一件高級定制服裝時,也等于是擁有了一件名貴歐洲的手工藝術品,不少人穿著后便用作收藏。也許在若干年后,這件衣服將走進拍賣會,作為頂級藝術品被藏家追捧。
工業制衣的黃金門檻
一針一線的魅力究竟有多大?在機器轟隆隆、場面宏大的成衣工業面前,高級定制如何以小博大?
哪怕是小小的領子,Kiton的裁縫師也會用五塊分別縫制的部分組成。制作袖子時,先是輕輕在袖子的上部打褶,然后把這個袖窿做得出奇地寬,比袖口要大上三倍。這樣的縫制方法使得男士肩部能夠伸展自如。而領子、袖口、墊肩的扦針縫制,只有具備至少20年經驗的大師級裁縫才能上手,以保證遠久年代就盛行歐洲的“那不勒斯式的肩袖”的正宗。
高級定制手袋用鱷魚皮,高級定制珠寶的鉆石要開掘百噸、千噸的礦石才能獲得。原料對于高級定制是成功的一半,衣服也不例外。
服裝高級定制商們都在苦心尋找的世界上稀有、昂貴的原材料,某些面料甚至是世界上僅存的。奇洛·帕雷斯塔就將經手一種直徑為12.9微米的小羊駝織物,這是世界上僅存的最后一匹,僅夠做10套服裝。
這一切鑄成了高級定制的黃金門檻,使得工業化的成衣體系無法逾越,只能望而興嘆。
曾幾何時,成衣工業的興起讓數以萬計的裁縫店關門大吉,裁縫這個行當也漸漸在都市中隱退。《紐約時報》1965年曾說,專家們每十年就斷言一次“法國高級服裝的時日將近”。但這樣的預言周而復始,最終,高級定制不僅沒有走向末路,反而重新找回了春天,尤其是在近二十年受到新貴階層的青睞。
“高級定制中產生的是尊貴體驗。每個箱包都要單開一套模具;每個人身材不同,就要打不同的模板,并手工縫制。只有付出這樣的成本,才能真正滿足個性化需求。”在第五大道奢侈品網CEO孫亞菲看來,那些很西化的國人已經過了追逐LOGO的階段,他們開始更多地向歐洲的律師、醫生、高級記者、大企業老總看齊,穿戴使用高級定制的東西。只是,中國的高級定制市場還基本處于“填補空白”的起步階段,可選商家就屈指可數,散落在北京、上海的一些高檔商場和會所內。
如果有幸能到意大利、法國和英國,就可真正體會高級定制的強大氛圍。比如在倫敦,有條叫薩維爾街的小街,從19世紀初就開始聚集世界頂級的裁縫,“定制”一詞正是源于這條街。在那不勒斯,為壓平布料,裁縫們只用沉重的老式熨斗和當地經過過濾的泉水,每件衣服制作過程中要經過50次的熨燙。
隨權貴沉浮
薩維爾街輝煌不再——這樣的觀點一直困擾著高級定制界。然而,沸點在200年后再次到來,契機源于威廉王子。
據說,威廉王子的大婚禮服就是在這條街上的一家著名的裁縫店定制,全是純手工打造。因為只有一套沒有備份,婚禮前由專人保管存放在秘密地點,大婚當日是由防彈車送到更衣現場。沿襲了高級定制一貫的風范,王子的禮服上沒有金絲,也沒有珠寶鉆石,展現的是傳統、穩重。
新娘凱特的禮服則顯得很是神秘,直到婚禮當天才亮出了真面目。新娘的高級定制服裝皇家范兒十足,依然是相對保守。有知情人士稱,新娘裝肯定會有袖子,一定要有袖子,“因為你不可能穿一件抹胸長裙走進威斯敏斯特參加王室婚禮,這絕對不行,不夠莊重。要知道威斯敏斯特光正堂就有半個足球場那么大。”
薩維爾街一下子又搶奪了全世界的眼球,明星、貴族和有錢人蜂擁而至。
高級定制服裝的命運總是會被大人物、大事件直接牽引。
早在法國路易十四時期,高級定制服就已出現在法國。有媒體記載,18世紀,被稱為“法國艷后”的瑪麗皇后發現了女設計師羅斯-波提,任命其為自己的“時裝大臣”。接下來的12年間,瑪麗皇后每天都要花2個小時來修訂宮廷中的流行趨勢。到法國大革命前,波提已操控了全法國奢侈品出口市場,她未付清的款單金額高達2億里弗,約合5000萬美元。
有人記錄下了這樣的歷史。二戰期間,希特勒幻想將巴黎“時尚之都”的地位轉移到柏林或維也納。設計師勒龍為阻止這一企圖,在巴黎堅持開了60家時裝屋,保持1.2萬名工人工作,這其中就包括年輕的迪奧、皮爾巴爾美和紀梵希。
窮困潦倒的迪奧堅持到了二戰之后,拿出了一套全新的服裝系列。高聳的胸脯,纖細的腰身,大大的長裙擺,斜斜遮住半只眼睛的帽子,一下子打破了二戰后女裝保守古板的線條,迪奧頓時聲名鵲起,并在短短幾年間在全世界建立了版圖。特殊的歷史時期給了迪奧機遇,要知道,那時世界各地都是百廢待興,連英國公主的布料供應都不足,而迪奧卻得到了棉花大王馬賽爾的資助,瞬間成為時裝大鱷。
直至今日,迪奧的高級定制依然屹立不倒。據說迪奧一套定制服裝的平均制作時間為135個小時,即便是內層的襯裙都像打造哥特式教堂一般精良。
其實,中國的高級定制也歷史悠久,龍袍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只可惜,日后的多難歲月中沒能出現法國迪奧這樣的硬派人物,中國民族服飾的高級定制也便無緣現代奢侈品產業。其實,綾羅綢緞的飄逸中,鑲邊刺繡的針腳間,有更多的故事和奇跡,正等著人們去開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