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么,設計師們是怎樣理解楚文化的呢。
武漢一服裝公司設計師徐璐說,楚文化的特點是浪漫、熱情,而且多次出現以鳳凰為圖騰的圖案。徐璐搜集了大量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服裝的圖片,“楚人的衣服是寬襟,只是一個大衣片。”
怎樣把楚人穿過的服裝變為現代楚服,徐璐費了些心思:“如果說唐裝走的是奢華、艷麗的路線,楚服就要還原那個時代簡潔、粗獷、質樸的風格。”
一個巨大的市場?
參與楚服設計的一服裝企業李姓負責人說,楚服目前尚無物質載體,就算將來有一個業內人士都認可的楚服外形,能否被市場接受,也是一個未知數。
這一點,就連主辦方負責人也稱,現在還無法給出一個楚服具體面孔,“它可以是百花齊放。”
雖然誰都沒法說清楚服會是什么模樣,一些本土服裝企業已躍躍欲試。記者采訪的六七位本土服裝設計師不約而同認為,楚服一旦被市場接受,市場將非常巨大。
武漢一家專門生產中式服裝的企業,對唐裝風行時的盛況記憶猶新:“工廠里的貨剛下縫紉機就被商家搶走了,一百多名工人每天三班倒,還是供不應求,我們廠跟著唐裝的熱潮賺了一筆。”
而一名服裝設計師則把楚服與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聯系了起來,“到時全世界的人都要來中國,凡是與中國有關的文化元素會成為服裝設計師們新的挖掘熱潮,楚服的簡潔質樸,與當前國人流行穿休閑服的風潮暗合。”
一個前途未卜的產業命運
雖然對楚服寄予厚望的多,但持質疑態度的也有不少。
“唐裝火,那是因為有領導人在穿著它,這種廣告效應,楚服沒法比。”武漢一服裝企業負責人直言,雖然楚服有民族文化元素,但是,它也受到了地域性的制約:唐裝并非唐朝時的服裝,而是對中國傳統服裝的一種改良,楚服盡管有燦爛的楚文化元素,但國內其他省市的人能全盤接受嗎?”武漢一服裝企業負責人說,這些都難以預測。
至于楚服能否帶動漢產服裝的蓬勃發展,諸多業內人士稱還要觀望。
“漢產服裝企業的痼疾是不重視設計理念,所以很難站在一個高度俯視這個市場。”武漢資深服裝評論師毛立輝稱,服裝款式是沒法申請專利的,國際大牌之間也會互相模仿一些流行元素,但有的漢產服裝是全仿,如果漢產服裝企業以這種跟風的思維方式去生產楚服,那大批同款式的楚服會是什么市場命運,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