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觀目前我國的服裝院校與整個服裝行業,都進入了一個怪圈,只注重設計師這些站在臺前的光鮮職位,對于制版師等一些技術性的職業往往不予重視,這一切導致我們的服裝行業陷入了重設計,輕工藝的怪圈之中。要完成行業的轉型,中國服裝行業顯然也需要一所自己的FIT,培養自身發展所需的專業技術人才,這才是行業發展的關鍵。
行業轉型先“制造”匠人
一件服裝的好壞不僅僅取決于設計師,跟制版師的工藝與技術也是密不可分的。一個好的制版師不僅能讓設計師的作品最完美的得到詮釋,還能將設計師最初的意圖加以延伸,便作品更趨完美。
“我只是一個裁縫師,不是設計師,我的工作就是把服裝增添最大的價值后轉到顧客身上。”比起設計師的身份,山本耀司覺得自己更像是一個裁縫。
自稱裁縫的并非只有山本耀司一人,知名設計師伊夫·圣·洛朗及三宅一生都以裁縫自居,這一點,跟當前中國服裝行業彌漫的“重設計、輕工藝”的氣氛完全不同。
“中國服裝行業普遍對設計師的評價比較高,相較于制版師等技術性職位,站在臺前的光鮮設計師更受人追捧。”中國設計師協會高級服裝設計師李欣說道。
這種現象,從行業大小賽事的設置情況也可窺探出來。
“目前,國內針對服裝設計類的賽事非常多,但針對服裝制版的大賽就只有我們一個。”全國服裝制版師大賽負責人、中國服裝協會副秘書長楊曉東表示,當初籌辦全國服裝制版師大賽,就是出于挖掘優秀制版師,提升行業制版工藝水平的目的,“也為了能給一直站在幕后的制版師一個展示和交流的平臺。”
6月7日,“富怡·第3屆全國十佳服裝制版師大賽決賽”在江西服裝學院舉行,100多名來自全國的制版師參加了這次比賽。最終,來自杭州的孫昌安等10人獲得“全國十佳服裝制版師”。
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專職副會長馮德虎認為,在服裝行業處于轉型的關健節點,發掘和培養優秀制版師及服裝工藝人才對行業發展至關重要,“他們也是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
對于這一點,李欣深有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