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缺位
“流水的設計師,鐵打的制版師,一個品牌的設計師可能會經常更換,但品牌的資深制版師一般都非常穩定。”李欣告訴記者,制版師是企業老板的秘密武器,一個好的制版不僅能幫助設計師將設計理念落到實處,而且還能依據品牌風格修正設計的不足之處,確保品牌系列產品在風格上的一致性。
設計理念屬于形而上學的東西,如何將效果圖落在實處,變成成衣產品,才是推動時裝業前行的基礎和關健。
山本耀司就對制版等基礎的服裝技術工作非常重視,在年初中國服裝論壇上,他說道,自己工作室在招聘學徒時,不管他們從多優秀的設計院校畢業,都必須先做3年版型師助手的工作。
山本耀司認為,一個設計師在打版、裁剪過程中與面料的接觸,對面料質感和流動性的了解,只能通過手工打版去感知。“即便現在有了很多日益高端的打版軟件,但這依舊不能取代手工打版。我希望自己打出的版能使服裝肩膀和腋下的縫線貫穿成一條線,這也是我從事服裝設計畢生所追求的東西。”山本耀司說道。
但從目前中國服裝行業的人才結構情況來看,優秀的制版人才并不多,這與目前行業的人才觀念及服裝設計院校的人才培養機制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中國教育一直以來就有著重腦力、輕技術的傳統。”李欣表示,中國不少服裝高等院校在招錄學生時,一般都將繪畫功底的考核放在首位,“不少學校將服裝效果圖的繪制作為錄取人才的重要考核標準,這其實沒有必要,也不符合現行國際培養服裝人才的機制。”
李欣曾參觀過意大利、日本等服裝類專業院校,她告訴記者,與國內院校對學生繪畫功底的嚴格考核不同,國際服裝專業院校一般只會花費3個月的時間來培養學生的繪畫水平,他們將更多的精力用于對服裝制版技術等培養。“美國的知名服裝院校除了帕森斯之外,還有一個FIT,后者主要專注對時裝技術人才的培養。”
行業在人才培養上的匠心缺位,也讓制版師等中國服裝技術人才在專業素養等方面呈現參差不齊的發展狀況,這一點從全國十佳制版師大賽的決賽情況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