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第四屆亞歐絲綢之路服裝節圓滿落幕,首次舉行的新疆十佳服裝設計師評選決賽結果也塵埃落定。作為新疆本地設計師迎來的第一個行業性的評選大賽,在帶動越來越多的本地設計師走到臺前的同時,也為當前新疆本地設計師行業的發展注入了新活力、新動力,頒獎臺上的設計師“叫”響了一個個品牌,服裝行業產業化發展的道路逐漸清晰。
新秀老將并駕齊驅
9月1日,對新疆的本地服裝設計師們來說是個不眠之夜,隨著第四屆亞歐絲綢之路服裝節緩緩落幕,首屆新疆十佳服裝設計師脫穎而出。
程應奮、王一樺、熱孜萬古麗·烏布里卡司木、哈尼西·阿皮孜、陶陶、高輝、趙怡、陳淵、楊成娜、薛鳳仙十名新疆服裝設計行業的佼佼者從幕后走到了臺前,他們來自全疆各地,有的多次獲得全國大獎,有的將作品搬上了中國國際時裝周的T臺,有的致力于本土品牌打造,有的將艾德萊斯文化演繹得美輪美奐。
“設計師是品牌發展的生命力。參加十佳設計師評選大賽不單純是個人行為,設計師還代表了他身后的企業和品牌。”剛剛獲得“十佳服裝設計師”稱號的新疆國之樺服裝設計研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一樺說。在2011年、2013年舉辦的兩屆新疆服裝設計師大賽中,他分別獲得優秀獎和銀獎,但這次當選,讓他倍感榮幸,“十佳服裝設計師評選對于設計師的激勵和鼓舞可能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夠體會到,大家在一起交流溝通,取長補短,展示自己最好的作品,學習借鑒的同時擴大了品牌知名度。”
首屆新疆十佳服裝設計師評選活動從6月初啟動,參賽范圍為全疆從事服裝企業或設計工作室設計工作、服裝院校教職工、獨立設計師等,要求有五年及以上從事服裝設計的工作經驗,圍繞2015年秋冬設計8至12套系列作品,作品須反映國際、國內最新的流行思潮及流行動向,既有獨特的創意設計,又有準確的市場適銷性。
此次大賽的評委之一、中國十佳設計師、新疆服裝設計師協會主席孫秀琴認為,設計師是服裝設計、研發、創新的排頭兵,更是行業產業化發展的引領者,當前新疆迎來了行業發展的最好時期,有意識地挖掘、培養優秀的設計師勢在必行。
除了十佳服裝設計師的評選以外,90后女生何巧娣以佛教文化為依托,憑借自主設計的系列作品《行者》獲得了本屆“新銳獎”,這給了她極大的鼓勵,“作為一個剛剛入行的年輕人,能夠獲得新銳獎真的感到受寵若驚,希望能在今后的設計中,更多地接觸更豐富的服裝設計專業知識,讓自己的設計更時尚,更有生命力。”
行業力量不斷增強
據新疆服裝設計師協會副主席王利民介紹,目前,在協會注冊的設計師有近100名,其中包括漢族、維吾爾族、回族、哈薩克族等民族。他們分布在全疆各地,其中烏魯木齊的設計師占到總數的三分之二。
“烏魯木齊是全疆服裝服飾相關資源比較集中的地方,有服裝面料、輔料市場,還是全疆的政治文化中心,所以設計師力量比較集中。而各地州的服裝企業主要以訂單加工制作為主,產品中設計的成分比較少。”王利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