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以“繡”為媒 闖出一條刺繡致富路
哈密傳統工藝工作站發揮傳統工藝覆蓋面廣、兼顧農工、適合居家生產優勢,幫助繡娘實現居家致富夢想。 邢亞麗 攝
維吾爾族刺繡是欣賞與實用并舉的民族傳統工藝,被譽為絲綢之路上一顆寶貴的“活化石”。新疆哈密傳統工藝工作站以“繡”為媒,通過攜手當地非遺傳承人,舉辦各種培訓班、展覽展示、宣傳推廣等活動,讓非遺保護項目及傳統工藝走入基層,并帶領繡娘們闖出一條居家致富路。
近日,記者走進哈密傳統工藝工作站,看到哈密傳統刺繡技藝市級傳承人卡德爾·熱合曼正在開展單人培訓課,繡娘包靜在他的指導下,學習如何使用盤金銀繡的手法讓畫面更加精致和立體。
新疆哈密傳統工藝工作站于2016年3月8日成立,是中國文化部在國內成立的首個傳統工藝工作站。
維吾爾族刺繡是欣賞與實用并舉的民族傳統工藝,被譽為絲綢之路上一顆寶貴的“活化石”。 李華 攝
不出家門,不撂荒土地,用家居的技藝就能增收。哈密傳統工藝工作站充分發揮傳統工藝覆蓋面廣、兼顧農工、適合居家生產的優勢,通過“公司+培訓+訂單”的方式,幫助5000多名繡娘讓他們通過自己的手工技藝,取得了較為穩定、可觀的收入,實現了脫貧致富的夢想。
為打造產學一體的非遺傳承氛圍,工作站自成立以來,借助文化部、教育部提供的研培平臺,對刺繡企業、合作社負責人以及繡娘骨干等5000余人圍繞刺繡技能、圖案設計、市場營銷等內容進行重點培訓,多層次、多角度的培訓不僅開拓了繡娘的眼界,也讓非遺傳承人的技能更加精進。
卡德爾·熱合曼不僅是哈密市級刺繡傳承人,還是剪紙傳承人和哈密市庫木西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負責人。他說,傳統工藝工作站成立以后,給予了他們很大的幫助,在這個平臺下,他們還有機會去廣州大學、清華大學等很多名牌大學培訓學習。現在,他的徒弟大概有2000多名。
游客在新疆哈密傳統工藝工作站游覽參觀。 李瀚麒 攝
哈密市衣典刺繡有限公司負責人包靜說,該公司的繡娘以前只會做簡單的刺繡,經過傳統工藝工作站的培訓,繡娘們的技藝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今年,包靜帶領20名繡娘,承接了大批量的杭州訂單,按圖案計件給繡娘們結算工資。人均日收入百元左右,技藝純熟的繡娘月收入可達上萬元。
包靜說,很多來哈密旅游的游客很喜歡手工刺繡,手工刺繡市場很大,她希望更多的繡娘加入她的團隊,生產多元化、更豐富的產品。
在哈密市伊州區陶家宮鎮蕎麥莊子村三隊,卡德爾正在為繡娘講解新一批訂單的要求。 李瀚麒 攝
在“互聯網+”背景下,哈密傳統工藝工作站以“繡”為媒,帶領哈密維吾爾族傳統刺繡先后走進上海國際時裝、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北京文博會等重大節會,展示多姿多彩的新疆地域文化。
(來源:中國新聞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