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集群:潮陽區打造超1000億元產值的縣域特色產業示范園區
廣東省汕頭市海門鎮位于潮陽區東南端,地處練江出海口,東接濠江區,西連潮南區,一面靠山,三面環海,是東南沿海重要門戶,“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上的人文小鎮,入選廣東“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鎮,連續4年入圍全國千強鎮榜單。
潮陽(海門)紡織印染環保綜合處理中心
在潮陽區新發展格局中,海門鎮可謂重要一極。潮陽區提出著重把海門臨港特色產業片區打造為超1000億元產值的縣域特色產業示范園區,且該片區中5.25平方公里納入汕頭市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在去年承接總投資超370億元的10個產業有序轉移項目的基礎上,今年再承接7個項目、總投資4928萬元,持續為海門鎮域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產業興則百業興。海門鎮緊緊圍繞“三產融合發展的省典型鎮”奮斗目標,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推動省典型鎮培育各項任務落實落地,奮力在全區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
興產業
提振鎮域經濟活力
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是海門推動鎮域中國式現代化的主要支撐,近年來不斷積累形成雄厚基礎。
“海門鎮堅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理念,持續高質量推動特色產業發展壯大。”海門鎮黨委書記盧慶豐表示,該鎮正加快推進總投資540億元的華電二期、海上風電、花伴灣等重點項目建設,推動形成能源、工業、文旅、鄉村振興、漁業漁港五大特色產業融合發展體系。
能源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該鎮大力打造能源大鎮,目前總投資超350億元的華能5、6號機組、華電二期、汕頭海上風電潮陽登陸點等一批重大能源產業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其中華能5、6號機組項目已啟動建設,華電二期項目、汕頭海上風電潮陽登陸點項目將于年底動工。
工業集聚發展態勢明顯。49家紡織印染企業已全部入駐潮陽(海門)紡織印染中心,另有2家印染相關配套企業正在加快建設,其中榮昌綠色智能紡織印染建設項目正在安裝調試設備。汕頭市綠色新材料產業園已啟動征地及招商工作,正著力引進一批強鏈補鏈延鏈項目。
文旅產業增添豐富業態。該鎮充分發揮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旅游資源豐富等優勢,積極引進大企業參與文旅項目開發,目前花伴灣農文旅項目一期業態已建成開放,計劃總投資6億元的國際潮商會長大廈正在開展施工設計,蓮花峰風景區升級改造正在謀劃前期工作。
鄉村產業振興步伐堅實。該鎮因地制宜發展富民興村產業,發揮集泰種養等農業企業龍頭作用,推動中草藥、東京薯等特色種植業發展,做大做強“吳周山百草園”“外四坑尾”等特色品牌,有序推進山海農耕·鄉村振興海門示范帶建設。
漁業漁港經濟加快升級。該鎮積極謀劃發展漁業產業新業態,扶持新四海捕撈有限公司、錦泰水產實業有限公司等漁業企業發展壯大,目前錦泰實業產業園已開工建設,海門中心漁港潮陽港建設項目正在進行初步設計等前期工作。
假以時日,隨著一個個重大項目的加快建設及投產運營,海門鎮五大特色產業融合發展成果將更為顯現,匯聚成千億產業集群。
優環境
提升聯城帶村功能
作為廣東“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鎮,海門鎮主動融入市、區發展大局,編制形成《潮陽區海門鎮典型鎮建設規劃》,提出以“千年古港、蓮峰海韻”為形象定位、構建“一環五區”功能布局的城鎮發展總體思路,并形成總投資3.7億元、涵蓋44個項目的典型鎮建設項目庫。
“海門鎮將繼續按照省、市、區部署要求,嚴格對標對表典型鎮村創建標準,接續發力,久久為功。”海門鎮鎮長吳壽群表示,該鎮將鞏固提升綠美海門生態建設、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推動海門城鄉風貌邁上新臺階,提升典型鎮聯城帶村節點的功能作用。
今年以來,海門鎮扎實推進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和風貌提質升級,重點突破“六亂”“三線”等弊病頑疾,推進“七個一”升級改造,全鎮累計拆除圍擋、臨設238處,清理河道33.14公里,整治“三線”32.3公里,種植各類喬木灌木58815株,建設“四小園”72處、“美麗庭院”67戶,湖邊村榮獲廣東省“美麗庭院”示范村稱號,海門圖書館圩鎮客廳、S234沈海高速出入口景觀提升、外四大溝沽整治提升和生態補水工程、東門坑橋綠化園已基本完成。
與此同時,該鎮深入開展“五邊四旁”綠化美化行動,市、區領導及掛鉤聯系單位幫扶攻堅綠美建設,成立“黨員植樹志愿服務隊”16支,設立“黨員護綠先鋒崗”11個,繪制2024年鄉村綠化一張圖16張,組織開展鄉村綠化義務植樹活動52場次。
如今,海門鎮濱海大道、汕汕高鐵沿線兩側、228國道、金海大道等重點路段綠色通道品質提升成效明顯,有力助推海門加快打造典型樣板。
一線走筆
打造山海農耕鄉村振興示范帶
扮靚鄉村風貌
發力產業振興
在海門,每逢節假日和周末,慕名而來的游客總是絡繹不絕。特別是近年來,不少回頭客流連忘返于山海農耕鄉村振興示范帶,他們游玩蓮花峰風景區、花伴灣農文旅項目、鄉村旅游線路,體驗山海風情、農耕文化,樂在其中。
以產業興旺推動鄉村振興,是海門示范帶建設的一大亮點。示范帶集約利用外四片區有限土地,大力發展種植、畜牧和水產養殖,打造新地、坑尾、湖邊、競海特色農業生產基地,發展生態農業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沿途各村積極開展綠美生態建設,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其中,競海村依靠農場舊址,打造農場體驗區及紅色文化館;湖邊村以韓文公祠為主打造傳統文化廣場公園;新地村壯大中草藥產業規模,打造“百草園”;坑尾村以“特色墻繪+文創基地”為支撐,打造網紅打卡點,發展特色農產品東京圓種植園。同時,廣泛動員黨員群眾在房前屋后等區域“見縫插綠”,打造“四小園”生態景觀,營造人人植綠、愛綠、護綠的良好氛圍。
如今,山海農耕海門鄉村振興示范帶不僅有力提升當地群眾的獲得感與幸福感,還吸引八方游客前來觀光體驗,為海門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成為實施鄉村振興的“潮陽樣板”。
(來源:南方日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