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貿易摩擦環境下的進出口數據看棉紡織企業應如何應對貿易爭端?
6月10日上午,海關總署對外公布了今年前5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相關情況。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12.1萬億元,同比增長4.1%。其中,出口6.5萬億元,增長6.1%;進口5.6萬億元,增長1.8%;貿易順差8933.6億元,擴大45%。
海關總署綜合統計司司長李魁文:今年前5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延續平穩增長的良好態勢。面對世界經濟增長和國際貿易有所放緩的大環境,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大趨勢沒有變,我國經濟發展韌性強、潛力大、后勁足的基本面沒有變,特別是穩外貿、穩外資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成效逐步顯現,營商環境不斷優化,這為我國外貿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對外貿易便利化水平持續提升
在上海,一個跨境貿易管理大數據平臺,把來自生產、貿易、物流、稅務、工商、外匯等各方的7億多條數據匯總,并與“單一窗口”、船公司和港務部門實現無縫對接。
上海海關大數據云中心主任張磊:這個大數據平臺匯總了金融信息、貨物信息、企業信息等多種信息,我們正是通過這些信息讓守法的企業更加便利,貨物實現秒放。
通過這種智慧通關新模式,企業不僅能夠自主提前申報,還可提前安排提箱計劃,實現“優享訂艙”和“靠泊直提”。
對外貿易越來越便利,進出口平穩增長的態勢也得以鞏固。5月份當月,我國外貿進出口值2.59萬億元,同比增長2.9%。其中,出口1.43萬億元,同比增長7.7%,較前4個月加快2%;進口1.16萬億元,同比下降2.5%。
那么,貿易摩擦環境下中國棉紡行業的真實情況又如何呢?
近日,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一行赴廣東調研,主要了解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后市場的變化情況、企業的生存現狀以及企業呼聲等,走訪了紗線貿易商、國際化大型紡織企業、下游織造企業等產業鏈各個環節,呈現以下特點。
01、紡企庫存壓力增大,產銷節奏放緩
廣東作為我國棉紡織行業主要的下游市場,其多個集群的經營狀況可視為產業鏈經營狀況的晴雨表,從走訪了解的情況看,貿易摩擦升級以來,市場觀望情緒從終端不斷向上游傳導,作為兩頭受壓的紡紗環節,目前經營壓力最大,主要表現為三點:一是不同于以往行業遇到困難所形成的兩極分化,本次大、中、小型企業受壓幾乎一致。由于部分大中型企業銀行申請貸款相對高于小微企業,自有資金占比相對少,現階段資金鏈風險甚至大于小微企業;二是下游布廠紗線備貨不積極,以減少庫存積壓風險,紗廠產銷不暢,庫存持續貶值;三是雖然中國出口美國紡織品僅占中國出口總量16%~20%左右,但由于紡織行業是一個庫存性產業,加征關稅造成短時期內信心下滑,供大于求,導致美國以外的幾大主要市場放緩下單或趁機壓價,這種多米諾式疊加傳導效應放大了貿易摩擦對中國棉紡織的直接影響。
02、企業并未放棄,積極應對,穩定員工,靜候轉機
對于貿易爭端而言,中國棉紡織企業并未失去信心,各類型企業結合自身特點,積極應對,跨國型企業通過與海外其他的生產基地訂單的重新匹配來削減貿易摩擦影響,國內企業訂單縮減后,通過增加排班讓工人輪休工作,只適度降低工資,此舉為穩定員工,減少流失,靜候轉機,為隨時滿負荷生產做好準備。
03、多家企業呼吁國家及時出臺相關措施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調研中企業呼吁,棉紡織產業是國家的傳統產業和民生產業之一,也是我國重要的基礎工業。我國紡織產業完整的產業鏈以及引領世界潮流的優勢是其他國家無法超越的,更幫助我國解決了百姓的穿衣和工人的就業兩大民生問題。雖然從科技層面不如許多新興產業及概念產業“高精尖”和聚焦,甚至可能處于我國工業金字塔體系的底層,但對于金字塔而言,底層的基礎,決定頂層的高度,基礎性工業如果大規模外流,勢必會造成工業體系根基和社會穩定的動搖,且具有很大的不可逆性。所以,希望在中美貿易爭端的特殊環境下,國家不僅要關注高科技產業,也要多關注棉紡織行業,并建議有關部門及時出臺相關舉措穩定原料價格,降低企業負擔,提振市場信心,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