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公布437項關稅加征排除商品(包括紡織品)
當地時間17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公布了3份對華加征關稅商品排除清單通知。據記者梳理,本次關稅排除清單共涉及437項商品,排除的商品主要為各類儀器設備零部件、有機合成材料、日用品、化學制品、紡織品、機電設備、化工制品、鋼鐵制品等。這些商品分別分布在美國去年以來宣布的340億美元、160億美元、2000億美元這3批加征關稅的中國商品中。

據美國服裝與鞋類協會資料,在美國銷售的成衣有40%來自中國大陸,鞋類產品有70%自大陸進口。
隨著秋季來臨,被加關稅的大陸進口商品包括手套、大衣、毛衣等。之前,許多服飾從業(yè)者面對線上零售商凌厲的攻勢早已削價應戰(zhàn),若還得吸收關稅成本,對利潤微薄的從業(yè)者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而此次豁免關稅通知,紡織品中100%的滌綸機織超細纖維織物、滌綸制品都在本次排除清單中,這對中美兩國都是一利好消息。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對美紡織服裝出口額約103億美元,占中國對美國紡織服裝及原料出口額的16%左右,涉及出口企業(yè)1.7萬家左右。
美國全國對外貿易理事會主席耶克薩(Rufus Yerxa)曾表示,美國不再具備生產服裝、紡織品等相關產品的基礎設施。
對于美國紡織品行業(yè)來說,此次對中國紡織品的部分“解禁”至少緩解了燃眉之急。
多個領域的業(yè)內人士表示,此次排除清單的公布,對中國相關領域的出口企業(yè)也是利好消息,尤其是當前正在努力爭取圣誕訂單的企業(yè)。
此次關稅排除清單的刷新,對中國出口企業(yè)、美國進口企業(yè)和美國消費者來說都屬利好。
附:
9月17日公布的2000億排除清單中涉及紡織服裝相關產品共有三項,分別為(一)100%聚酯纖維織物,每英寸不超過150/75或104/72線,重量為83克/平方米(在報告編號5407.10.0010中有描述);(二) 65%滌綸和35%棉的織物布,每英寸線程重量不到170 g / m2,不超過45/45或110/76(在報告編號5513.11.0040中有描述);(三)涂有聚氨酯的聚酯或粘膠織物,上述織物的寬度為137厘米(54英寸),重量為187克/平方米(在報告編號5903.20.2500中有描述)。
截至目前,2000億排除清單中涉及紡織服裝相關產品共有五項,其中兩項已在2019年8月7日公布的2000億排除清單中被排除,產品稅號分別為5402.20.3010和5603.92.0090。我會曾于8月7日就此發(fā)布公眾號文章《美國發(fā)布2000億加征關稅產品第一批排除清單》。
根據USTR在2019年6月19日發(fā)布的公告,2000億美元征稅清單產品排除程序自2019年6月30日起啟動運行,申請截止日期為2019年9月30日。所以,企業(yè)仍可進行產品排除申請(2000億項下產品排除網絡通道為:http://exclusions.USTR.gov )。
2000億美元征稅產品排除清單中紡織服裝產品排除匯總表

中美磋商即將重啟,紡織人心態(tài)謹慎
對于即將重啟的中美談判,紡織人的心態(tài)較為謹慎。吳江地區(qū)一位貿易商表示,中美貿易這塊分分合合影響市場下單的節(jié)奏,現在所謂的談判重啟也搞不好是狼來了,不過今年的人民幣貶值確實是有利好。
大部分坯布商和貿易商認為還得看具體的談判結果,這則消息目前也只能給市場點信心提振。對于不涉及美單的企業(yè)來說,影響并不是很大,最多就是信心問題。對于做美單的企業(yè)來說,影響就比較大了,會影響客戶的下單節(jié)奏,目前很多美國方面的客戶下單量和下單頻率都在縮減,這也是今年外貿方面遇到的最大的“攔路虎”。
不過,大部分布老板均表示,此次排除清單的公布,對我們出口型企業(yè)絕對是利好消息。尤其是當前正在努力爭取圣誕訂單的織造老板們,也許這就是今年紡織旺季的轉機。
隨著大家對“貿易戰(zhàn)”的認知越來越來深刻,領悟到是一個長期貿易爭端的時候,心理上也就不會像剛剛發(fā)生的時候那么大喜大悲。
編后語
對于接下去的談判,雖然樂觀預期較多,但即使結果不盡如人意,紡織人也必須擺正心態(tài),告訴自己,沒什么好怕的!
當中國人說到“危機”的時候,用的詞語是“危險與機遇”并存。“貿易戰(zhàn)”對于中國與美國都會存在危險,因為每一次談判時,大家都不清楚對方想從哪個方面來進行談判,這種不確定性因素在金融領域、大宗物資領域均會引發(fā)價格波動的風險;但是每個商品都有自己本身合理的價值體現,一旦被低估時,這種價值體現表現出的盈利能力就會越強。
故對于貿易戰(zhàn),我們不用一味地看到風險,也要在風險中抓住機遇,進行行業(yè)有機整合,比如近年來聚酯行業(yè)內出現的一系列企業(yè)兼并與重組;同時,加速產業(yè)技術升級,比如行業(yè)內出現的機器人替人規(guī)模化生產。這樣才能保證紡織行業(yè)的核心技術由我們自己創(chuàng)造并掌握。不管接下去談判如何,紡織人還是保持自己原有的節(jié)奏,做好自己的產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fā)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fā)言請遵守相關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