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創新迫在眉睫,全國長絲織物產品開發年會熱議轉型
12月3日,2020年全國化纖長絲織物產品開發年會暨功能性面料研討會在柯橋舉辦。本次會議以“功能·時尚·創新”為主題,相關行業專家、企業負責人就化纖長絲織物產品創新方式及發展方向進行了探討。
作為東道主,柯橋區區委常委馬忠偉介紹,近年來,柯橋持續發揮“產業+市場”的獨特優勢,加快推動市場向智慧化、時尚化、國際化轉型,不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高水平打造新時期“國際紡織之都”。特別是今年以來,柯橋通過加快國家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探索市場采購貿易試點,爭創自貿區聯動創新區,搶抓紹興跨境電商綜試區機遇,著力從根本上解決傳統外貿發展面臨的市場訂單不足、利潤空間變小、價值鏈低端等問題,推動外貿優進優出、升級發展,加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步伐。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高勇對紡織行業發展趨勢進行了梳理。他強調,企業在轉型升級中要注重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以前我們多采用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模式,今后,我們更多的只能走自主創新之路,因為我們大多數產品和工藝技術裝備都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在此水平上的提升今后只能依靠自已。”高勇指出,尤其是在一些高新纖維、高性能纖維技術方面,企業引進技術的難度越來越大,只能以自主研發為主。在準確的產業定位下,思考未來發展路徑,就是以自主創新為主。中國紡織工業需要明晰變局、審時度勢,順應時代的要求,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國際競爭之中,進一步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不斷提高產業的價值創新能力,全力推進行業由大變強。
中國長絲織造協會會長王加毅表示,近年來,我國長絲織造產業產品創新意識普遍提升,創新成果也不斷涌現,但是企業還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看到形勢所迫、問題不足,時刻保持危機感和緊迫感,才能有所作為有所進步。他分析了當前行業在產品開發與創新方面存在的5點問題,一是仍有不少企業不重視產品研發與創新工作;二是企業內部尚未建成有利于產品創新的管理機制,以至于產品創新曇花一現不可持續;三是產品創新投入不足,企業急于求成;四是產品創新方法單一,缺少必要的社會合作,如上下游合作、校企合作等;五是人才缺乏。王加毅表示,這些問題若不能得到有效解決,企業很難滿足形勢發展的需要,在激烈的市場搏擊中會愈發被動。
“在新格局下,只有以產品創新為著力點,才能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王加毅強調,產品開與技術創新是推動行業持續發展的動力之源,希望企業以市場為導向,把握行業發展趨勢,扎實做好產品開發與創新的各項工作。
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陳龍指出,目前,國際先進國家和地區分別都制定了紡織纖維材料發展戰略。德國Future TEX強調低碳、綠色、循環,新型紡織材料中高性能、功能創新、復合材料將是未來發展趨勢;美國則注重系統創新,產學研產業鏈要素的緊密結合,強調軍民融合,紡織產業將是其振興項目;日本更強化應用機理研究,強調發揮功能、性能的極致。目前,我國纖維新材料有了全新定位,包括了紡織、工業、環境、健康、安全等新領域,有產品可設計、技術可調控的新內涵。我國化纖工業“十三五”期間將重點發展四大工程,即纖維新材料重點工程、綠色制造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品牌培育工程。同時,我國纖維新材料也將更加強調專業化定制,多重技術融合,產業鏈整體發揮等。
四川師范大學服裝與設計藝術學院副教授楊蓓從設計師的角度,對面料的應用需求進行了分析,她表示,未來服裝面料趨勢主要有4點,首先是科技智能化,比如納米技術的三防、石墨烯技術的應用等。其次,突出新藝術效果,例如3d技術、變裝面料等。第三點,綠色環保風盛行,可持續化,循環織造等技術得到廣泛應用。第四點是緊跟時尚,從服裝風格的精準表現,對新風格,流行趨勢的演繹形成推動作用。
此外,蘇州大學紡織與服裝工程學院副教授魏凱對微納米材料在功能性紡織品開發上進行了探討;湖南永霏特種防護用品有限公司技術部經理湯夏夏對功能性職業防護服用面料及其性能的要求進行了分析;蘇州大織薈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總監任松分析了非氨雙組份彈性面料的開發及發展趨勢;鹽城市榮意來紡機有限公司市場部總監鄭今明講解了新一代智能型長絲整漿并設備及應用;嘉興謝爾德防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盛永春分享了特種纖維織物在軍用防護上的應用。
值得注意的是,會上,主辦方還對“榮意來杯”2020年化纖長絲織物產品開發優秀技術論文的獲獎企業及個人進行頒獎。會議同期,還舉辦了“2020紹興柯橋·中國坯布紡織新材料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