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的棉花種子也能到太空走一走
“如果我們的棉花種子也能到太空走一走,那該多好啊!”6月17日,在植棉大縣沙雅縣紅旗鎮喀什托格拉克村,沙雅縣德民種植農民專業合作聯社理事長歐陽德明看著無垠的棉田,說出了自己的愿望。
從北疆到南疆,從普通種植戶到牽頭成立大型種植合作社,20多年里,歐陽德明不知種過多少個棉花品種。去年,他選種的新疆天玉種業有限責任公司提供的新陸中80號、新陸中84號優良棉花品種,最高畝產達549公斤。他說,隨著我國太空育種事業的不斷發展,說不定哪天他種的這些品種也能“上天”。
歐陽德明的想法不是沒有可能實現。記者從新疆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以下簡稱“新疆農科院經作所”)了解到,在太空育種領域,新疆已有很多種子搭載返回式航天器或太空艙上天,僅棉花太空育種方面,自1988年至今,已有30多個棉花品種遨游過太空。這些棉花品種來自不同的科研院所或教學單位,它們有的是棉花同類品種“組團”,有的是和其他作物品種“組團”,在太空進行短則數天、長則數月的長途旅行。
新疆農科院經作所研究員王俊鐸介紹,新疆是我國最大的棉花生產基地,太空棉花育種,新疆培育的棉種不能缺席。從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兵團第七師農科所選育的新陸早6號和8931棉種,作為西北內陸棉區北疆亞區的棉種;吐魯番市農科所選育的岱80和748、238棉種,作為西北內陸棉區東疆亞區的棉種;兵團第一師農科所選育的91—4、新海13號、430、3287棉種,作為西北內陸棉區南疆亞區的棉種,均為“天選之種”。
“2000年,我們研究所選育的新陸早1號、6號、4號和新陸中5號、新海12號等7個棉種,作為西北內陸棉區南北疆亞區的棉種入選搭載衛星上天。其中,新海12號是海島棉(長絨棉)。”王俊鐸說,后來,伴隨著載人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兵團第六師和尉犁縣都有棉種搭載神舟飛船上天。
回憶起當年棉種搭載衛星上天的過程,兵團第一師農科所所長邰紅忠仍歷歷在目。當年,還是青年技術員的他參與篩選最優良的棉種,并把這些種子寄給北京一家航空育種企業。由于當時衛星搭載種子量非常有限,種子上太空收費昂貴,農科所共選送了10克100多粒種子。這些種子搭載衛星飛到離地球460公里的高度,在軌飛行了7天返回地面。
與國家其他棉花科技人員一道,新疆的棉花育種專家對“天選之種”進行全面研究。遨游過太空的種子返回地面后,科研人員從種子萌發、生長發育、同工酶、主要農藝經濟性狀的變化等方面進行研究。王俊鐸說,研究對象主要為以搭載棉種后代的群體和以搭載棉種變異的單株。由于研究方法、試驗的代表性、品種基因型的不同,加之不同搭載時間空間環境的差異,研究結果也不同。
據科研人員研究,航天誘變可使棉花品種的一些性狀產生可遺傳變異,變異方向有明顯升高的,也有明顯降低的,存在有益和非益兩種變異。其中,新疆農科院對搭載的7個棉花品種進行了系統研究,發現搭載棉種群體早熟性提早3—15天、衣分率增加2%—7%、比強度升高1—1.5g/tex。鈴重、籽指、結鈴數等性狀變化以降低為主。
“棉花種子個體比較大、基因復雜,誘變概率極低。而太空育種已成為種業科技創新的一條新路徑,通過廣大育種科研工作者鍥而不舍地研究,棉花太空育種必將為新疆棉業注入新活力。”邰紅忠說。
(來源:新疆日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