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紡織大學:以實干實效推進“美好紡大”建設
武漢紡織大學(以下簡稱“武漢紡大”)黨委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煥發出的政治熱情,通過豐富多樣的實踐,轉化為推進“美好紡大”建設的強大動力,取得了良好成效。
“五學”聯動緊密聯系實際
武漢紡大黨委構建了“領學、導學、研學、自學、踐學”五學聯動機制,以自主學習為基礎,集中研學為抓手,聯系實際學為動力,把學習成果落到實處。
在為期7天的校級專題讀書班上,學校黨委班子成員帶頭領學,全體中層干部積極參與,學習研討覆蓋2700余人次。黨委書記田輝玉以“學懂弄通做實黨的創新理論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等為題,帶頭講授專題黨課2次,帶動黨委班子成員、黨員干部講授專題黨課200余次。
黨員干部聚焦學習重點,撰寫學習體會文章200余篇,在學習強國平臺、荊楚網等媒體推出理論文章和評論文章10余篇,其中黨委書記田輝玉撰寫的《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貢獻美好紡大力量》理論學習成果在《湖北黨建》發表,并被《黨建網》全文轉載。
學校還邀請歐陽康、翟天山、孫瑞哲、石堅、王建國等專家名師來校講學,利用暑期組織中層干部赴哈爾濱工業大學、陜西延安干部學院等地開展專題培訓,創新舉辦“砥礪奮斗強我中華”主題音樂團課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井岡山精神代代傳》訪談式、沉浸式“大思政課”……豐富多彩的學習形式被《光明網》《湖北日報》等媒體報道。
同當前學校重點攻堅的“一流學科”建設結合,同學校黨委班子成員正在開展的調研任務和實際工作結合,武漢紡大高質量開展7場專題研討,深入推進年度十項重點改革任務,達到了相互學習、相互輔導、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聯合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成功舉辦“現代化進程中的中國之道”2023國際高端學術論壇,來自國內外200多位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共同研討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之道、實踐之道、時代之道、人民之道。
深入調研解決實事難題
聚焦學校發展中的重點工作確立調研選題,武漢紡大黨委班子成員緊緊圍繞“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助力湖北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等四個方面,科學選題、精準破題,確定調研課題10個。二級單位根據各自重點工作有針對性地確定調研課題56個,著力聚焦阻礙本單位(本系統)發展的難題和師生關切的急難愁盼問題,注重調研成效和問題解決。
黨委班子成員采取“1+1+N”模式(1個校領導、1個牽頭單位、N個參與單位)深入院部、深入師生、深入現場,采取“四不兩直”等方式,下基層調研,面對面發現問題。學校黨委緊緊圍繞“三全育人”工作目標,按照“一站式”學生社區聯合辦公真正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原則,加快推進“1+2+N”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整合學生宿舍資源,加建烘干機、晾衣架、停車棚,切實提升學生滿意度。
聚焦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中的難點問題確定調研課題,圍繞學校黨委確定的“堅守紡織初心推動地方行業高校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深入開展交流研討,研究形成解決問題、促進工作的思路辦法和政策舉措。校長徐衛林院士深入荊州、漢川、天門等地開展專題調研,撰寫的《發揮人才科技優勢,助力地方紡織服裝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調研報告,深入分析了湖北省紡織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優勢和短板,并提出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以科技創新為動力,深化結構調整等推進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思路舉措。
做強學科建設“美好紡大”
武漢紡大緊緊圍繞湖北“先行區”建設和紡織行業“綠色、科技、時尚”定位,積極開展校地、校企、校校合作。
學校積極推進學科建設、教育資源朝可持續方向發展,鼓勵不同學科間的交叉融合,通過學科群對接產業群,將專業鏈對接產業鏈,為服務國家建設與湖北地方經濟、紡織行業發展貢獻科技力量。選派一批“科技副總”“院士專家企業行”“博士服務團”“科技特派員”成員,深入地方企業提供技術指導,赴省內省外開展“紡織服裝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在生產、流通、消費等環節的有效協同”專題調研,先后與湖北荊州、天門、仙桃、黃梅、江夏區、秭歸等10余個地方政府共建產業技術研究院30余個。
助力仙桃市打造世界級防護物資產業集聚區,徐衛林院士團隊與穩健醫療共同研發的人造血管項目正式落地江夏,助力湖北紡織服裝產業以更高品質、更深層次、更大空間融入新發展格局。連續8年承辦中國非遺傳承人研培班,進一步提升創新設計人才培養的能力與水平,拓寬紡織非遺保護傳承的路徑。
學校黨委聚焦“美好紡大”基本內涵五個維度,突出學術實力更強,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成功引進2名國家級人才和一大批青年博士,人才引進經費預算投入達1億元。突出培養質量更高,樹立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堅持以服務現代紡織業和湖北省經濟社會需求為導向,大力培養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學生在湖北省“挑戰杯”決賽中斬獲特等獎7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成績位列省屬高校第一。突出育人環境更美,陽光校區體育館投入使用,建全大樓、研究生公寓奠基開工,日新月異的校園環境,師生有目共睹。突出文化氛圍更濃,建成總面積為2000平方米,集紡織文化、校史宣傳、科普教育、紡織科研成果展示于一體的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紡織科技館,并最大限度面向社會開放,講好“紡織”“中國紡織”“武漢紡織大學”等“三個故事”。聚焦辦學聲譽更好,全體紡大人凝聚共識、齊心協力,共同譜寫新時代建設“美好紡大”新篇章,學校排行榜位次和社會認可度顯著提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