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升級:看蘭溪紡織產業如何破繭蝶變
以“智繪紡織揚帆出?!睘橹黝}的金華市“揭榜掛帥”紡織服裝行業共性難題創新挑戰賽暨“國家高層次人才服務行”走進蘭溪活動近日正式啟動。從全國各地趕來的10余支技術團隊,圍繞12項紡織服裝產業技術難題,現場對接PK,尋求“最佳解決路線”。
紡織產業是蘭溪的傳統優勢和支柱產業。近年來,蘭溪紡織產業一方面通過數字化改造等,生產力被進一步激活,另一方面受疫情和國際國內大環境影響,產業發展仍面臨不小壓力。
能否解決產業發展中面臨的一些共性問題?蘭溪紡織產業如何逆勢突圍,實現蝶變?這次的活動,引發了極大的關注和思考。
(一)
先來看一組數據。
紡織企業近600家,其中規上紡織企業164家,工業總產值275.9億元,產業總量占蘭溪全市工業經濟的三分之一,形成了紡紗、織造、印染、色布、牛仔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
紡織產業從業人員約5萬人,其中一線產業工人近3萬人。
2022年,生產全棉彈力休閑面料20.4億米,占全國市場份額的80%;出口牛仔布4.6億米,占全國出口總量的1/7、浙江的2/3,連接起來可以繞地球11.5圈。
一個個數據,既體現了“中國織造名城”“中國紡織產業基地市”“中國牛仔面料出口共建基地”等金名片的成色,也折射了“質量還不夠高”“產業還不夠強”“蛋糕還不夠大”等隱憂。
近年來,在習近平總書記“蘭溪是一個典型的工業城市”的指引下,蘭溪深入推進“工業強市”戰略,奮力打造“新時代典型工業城市”。具體到紡織產業,緊緊圍繞打造“智能織造示范地”做文章,實施“智造立市”,推動轉型升級,加快紡織產業發展步伐。
2019年6月,蘭溪啟動紡織行業智能制造示范市創建工作。今年,蘭溪又將智能織造升級工程列入“十工程”,出臺《智能織造升級工程實施方案》,制定了今年及今后五年任務目標。尤其是,緊抓省里數字經濟“一號工程”的契機,著手探索紡織產業數字化改造路徑,以產業數字化引領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
比如,通過智能化改造,萬舟集團基本實現了設備全打通、數據全提取、產品可追溯、單單可核算,效益提高12.3%,差錯率下降至1%,織機效率明顯提升,水電汽消耗大幅下降。
在2021中國紡織工業智能制造現場會上,蘭溪紡織行業數字化改造模式得到了東華大學校長俞建勇、浙江理工大學校長陳文興等中國工程院院士的點贊。
陳文興毫不諱言:蘭溪紡織行業智能制造實現了數據互聯互通,可復制、可推廣。
(二)
產業是一個地區競爭實力、發展水平的最直觀體現。
蘭溪紡織產業有發展、有成績,也有問題、有短板。不可否認,在轉型升級過程中,蘭溪紡織產業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發展速度偏慢、產業利潤較低、抗風險能力弱、科創投入明顯不足、綠色發展步伐依然沉重、行業勞動力短缺等問題和短板。
比如,缺人。根據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調研了解,全國大多數紡織企業的職工,平均年齡在40至45歲之間,雖不斷提高工資,但仍無法招到可持續工作的年輕工人,缺工問題已影響到企業正常運營。
蘭溪也同樣面臨“紡織產業工人年齡增大,高級技能人才緊缺”的困境。盡管通過“招才引才”“加大培養力度”“走出去搶人搶工”“培訓+競賽+等級認定”等一系列舉措,“招人難”“留人難”矛盾有所緩解,但仍十分突出。在今年2月的一次招聘中,金梭紡織光擋車工就計劃一次性招聘27人。在今年的蘭溪兩會上,全國紡織行業技術能手、蘭溪市人大代表、金梭紡織生產車間主任章美華還提交了《關于加快培養蘭溪紡織產業工人的建議》,提議開展訂單式培訓,以滿足紡織企業對各工種人才的個性需求。
又如,缺技術。當前,在紡織行業,高級技能人才是“稀缺資源”。而技能人才背后的技術支撐,無疑是紡織企業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隨著行業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升級浪潮的襲來,創建紡織行業智能制造示范市的步伐加快,蘭溪紡織產業各個生產流程對技術的要求也“升級”了。
說白了,要想在紡織產業轉型升級中殺出一條“血路”,技術革新是繞不開的坎,以“智能設備、智能系統、智能決策”為核心要素的“智造”之路,是必由之路。而這,恰恰是當前蘭溪紡織企業面臨的共性問題。這次“揭榜掛帥”要解決的12項紡織服裝產業技術難題,便是“缺技術”的證明。
再如,缺市場、缺資金,項目審批難、產業鏈延伸受阻等問題,也都嚴重制約了蘭溪紡織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突破瓶頸,推動新一輪發展,迫在眉睫。
(三)
“問題繞不開、躲不過,如果不正視、不反思、不警醒、不奮起,蘭溪紡織很有可能就錯過了一個‘窗口’,甚至錯過一個時代!”在去年召開的蘭溪市紡織產業轉型升級工作動員大會上,蘭溪市領導的一席話,可謂響鼓重錘、擲地有聲。
轉型升級,是產業從價值鏈中低端向中高端的上升過程,是經濟競爭力全面提升和邁上新臺階的關鍵。
可以說,轉型升級是蘭溪紡織產業破繭蝶變的唯一突破口。新形勢下,蘭溪紡織產業必須把握機遇,因時而動、順勢而為,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核心競爭力,搶占產業制高點,實現高質量發展。
轉型如何轉,升級怎樣升?筆者認為,以下三方面是抓手。
一是突破創新關。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一個產業持續向前的不竭動力。蘭溪紡織行業的智能改造,就是一條創新之路。但蘭溪做得還不夠,還要加大引才育才力度,深化“揭榜掛帥”,推進“零土地技改”,加快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品牌創新,面對難題“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面對挑戰“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在創新路上蹚出一條新路來。
二是延長產業鏈。著力延長產業鏈、提升產業鏈的韌性,對于提升產業的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要想推動蘭溪紡織產業高質量發展,必須在強鏈補鏈延鏈上展現新作為。比如,加強纖維新材料、紡織綠色制造技術、先進紡織制成品、紡織智能制造及關鍵裝備等領域的研發創新,補齊產業鏈短板,形成體系更完整、規模更大、開放程度更高的紡織產業集群。
三是走好智造路。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持續演進,制造業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發展趨勢明顯。作為制造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智能制造正為蘭溪紡織行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欣喜的是,蘭溪在智能制造方面已經摸索出了一套“蘭溪經驗”。但智能制造工作是一項很復雜的系統工程,蘭溪要建設高質量的紡織智造體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當務之急,就是要堅定不移走好“智造路”,變“要我智改”為“我要智改”,大力推進“產業大腦+未來工廠”建設,加快紡織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只有落后的企業,沒有落后的產業。蘭溪要建設“智能織造示范地”,實現紡織產業破繭蝶變,就必須直奔痛點、難點、堵點,主動擁抱新技術,積極探索新變革,加速駛向智能制造的新藍海。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