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淺探陽原東城皮毛專業村興起之路
在碎皮加工業界,一直有著“世界看希臘,中國看陽原”說法,國內加工的水貂碎料陽原占到80%的份額,加工技藝享譽世界。而就是在這樣一個“中國毛皮碎料加工之鄉”里,東城村卻一直牢固地占據著突出地位。之所以突出,不僅緣于它是陽原碎皮加工的發祥地,始終引領著該縣的技術發展方向,其縫制貂皮下腳料的精湛技藝,在華北乃至全國都堪稱首屈一指;更因為東城村人憑著執著的實干精神,集體創業,由匠工變老板,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皮毛加工專業戶占到全村總戶數的62%,僅產值100萬元以上、利潤30萬元的大戶就有30多家,加工量占到全縣的半壁江山,輻射半徑多達周邊100多個村,從業人口達2萬多農戶,業務觸角延伸至俄羅斯、波蘭等國家。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小小的東城村成為在碎皮加工業界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大市場”? 傳統與市場對接——— 這是一項流傳百年的傳統技藝。在百余年的歷史嬗變中,這里的人們完成了從生存需要到實現自我發展的重大跨越 東城村搞皮毛加工有著數百年的歷史,特別是碎皮加工更是該村的強項技術。正如該村皮毛專業大戶郭建兵戲言的那樣:“陽原最早的毛毛匠就出在東城。這里土地貧瘠,種地賺不上多少錢。為了生存,不少人家從爺爺的爺爺輩就開始和皮子打上交道了。像我家,父母都有一手縫制皮毛的好手藝,一直也都在從事著這個行當。好像沒有什么道理似的,我就進入到皮毛加工行業里來了。”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傳統也在不知不覺中進行了演變———舊時,這里的“毛毛匠”至多是到張家口抑或北京等地方的皮貨行當個小伙計,糊口的同時學習更新的縫皮技藝。而到了現在,早先出外闖蕩、積累了一定經驗的老“毛毛匠”們已不滿足于給別人打下手、謀些小利了,紛紛拉出了攤子當老板,自身得到發展,獲得實惠,也使得更多本地的“毛毛匠”們看到了好處,紛紛效仿。 在這種思想引導下,到1993年時,村里已經有百余戶人家走上了自我創業之路;現在的規模更大,達到了800余戶,2000多人。 本性與創新結合——— 這是一個根植農民本性卻又超越農民本性的群體。為了實現追求的目標,他們既具備吃大苦、流大汗的質樸,又有不斷學習和創新的意識和愿望,熱衷尋找并能夠敏銳地捕捉到任何與皮毛有關的“發財點” 東城村人能發財,不是偶然的。 也許是土地不豐饒、歷史上就多半與貧困相伴的原因,東城村人歷來吃苦耐勞,又積極思變。而也正是憑借著這一點,讓他們經受住了創業中的種種辛酸。 “搞皮子苦呀!開始的時候,沒技術也沒能力搞像樣的整皮加工,就是給人家縫做些鞋里、手套等小件。那時家里哪有多余的閑地,都是白天收起鋪蓋當作坊,晚上架起床板當家,掙些加工的小錢,一點點地積少成多,慢慢地上檔次上規模。”雖然這些景象離如今的生活已經十分遙遠,但回想起來仍令村里皮毛大戶李如唏噓不已。 另外,過去東城村發展碎皮加工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當地既不產皮子,又沒有個往外銷皮子的地方,一直都是靠外地商人來賣來收,一賣一收把兩邊的利潤大頭都拿走了。 “為了能多賺點,我和其它村里人搭伙到大營、棗強等皮毛集散地收碎皮子”,李如言道,“那會兒我們本金太少,又沒有直達車,為了省錢我們就揣上饅頭、咸菜,擠兩天一夜的火車趕到那里收碎皮子。可有一點,當時信息不互通,我們并不知道什么時候市場上有皮毛運來,有時候很長時間都沒有貨源,就只好省吃儉用地留在當地等待。記憶中,最長的一次我整整等了38天。”吃苦不怕,但這種被控制的感覺讓人惱火,且仍被大營、棗強等批發商賺走了不少中間差價。為了爭取更多的主動權,也為了把成本再降低一些,東城人把尋找的目光投向了全國,足跡延伸至黑河、廣州、滿洲里等地,直接同供應商接觸。 走的地方多了,眼界開闊,經營思路也得到擴展,部分頭腦靈活的東城村人又把改變的眼光投向了“制作和銷貨”環節。“過去我們一直都是在家縫制皮子然后等著客戶上門,對行業內的相關信息不甚了解。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即訂貨權和定價權都不在我們的掌握中。如果我們的皮子樣式不合潮流或是市場上稍有變動,皮子就會被壓價甚至砸在手里。”說上述這番話的郭建兵同時也是一名較早的實踐者。他1996年就帶著村里制出的皮子進入到北京雅寶路市場,與一些國內、國際經銷商打交道,并借此了解行業內的最新流行動態,看齊人家的質量標準,學習人家的花色技術,帶回村里生產加工,有時還制造成衣,返銷回雅寶路市場,獲得了比原來高幾倍的利潤。 也正因為東城村里有著眾多同李如、郭建兵一樣勇于創新、自我突破的“毛毛匠”,東城村加工出的皮子不僅樣式、質量在十里八鄉始終處于優勢地位,且由于和外界聯系頻繁,東城村皮毛的名頭也被叫響,越來越多的客商慕名前來。逐漸的,一個村莊交易市場就此熱鬧興旺起來。 堅守與求變同在——— 這是一群歷經數次市場起落的成熟商人。他們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執著探索著皮毛加工行業的內在經濟規律,并靈活地變換著適應形勢,卻永不言棄 皮毛加工行業的年景是“紅”五年,“黑”三年! 采訪時,村里很多皮毛加工戶都對記者說過上述這番話。這也是他們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幾十年后總結出的內在規律。遠的不說,近十來年該村的皮毛加工就經歷過三起三落。 但引人注意的是,即便是經歷了這么多次的波浪起伏,村里絕大多數人仍舊執著地堅守著這個行當。 “逆境最錘煉人。在商海里嗆了幾次水,大家就明白了沒有什么買賣能夠總是只賺不賠。好在村民都是有祖傳好手藝的匠人,搞皮毛加工有底線的保障:年景好時可以擴大規模,自己當老板;不好時可以縮小攤子,甚至小規模的加工戶會退而求其次地給大戶打工。但無論怎樣,沒有人會真正離開皮毛加工這一行!只要形勢轉好,大家就又會加入進來。”村黨委副書記武貴斌說。 正是這種靈活的創業方式,使得東城村的皮毛加工產業不僅沒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消亡,反被淘洗得愈發堅強。 同時,失敗使人思考,思考使人進步。對于李如、郭建兵之類的大戶來講,面對每次出現的波谷,“堅守”已經不是他們最要考慮的事情,“控制風險”和“逆境突破”成為他們之間探討的話題。“就是最困難的時期,我們也是村里40%留守加工戶里的一員。但確實要看到,這個產業現今對國內國際政策、經濟環境異常敏感。如果我們能夠站得高,看得遠,未雨綢繆,提前規劃,就是年景不好,一樣也會賺得到錢”,郭建兵如是說。 幫扶與引導齊行——— 這是一塊適合皮毛加工產業發展的熱土。政府有益的幫扶與引導,為東城村皮毛加工產業整體做大做強奠定了基礎,指明了方向 資金、環境、市場一直是困擾東城村皮毛加工產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為了進行有效突破,陽原縣委、縣政府和東城鎮委、鎮政府一直努力在幫扶和引導上做好文章。一方面,他們積極為皮毛加工戶提供信息、解決信貸資金和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在保證皮毛交易合法有序進行的同時,更是吸引了來自廣州、深圳甚至韓國的多家大客商坐鎮東城搞皮毛交易,日交易額達數十萬元,為皮毛加工業的發展注入了活力。另一方面,他們注重培植村里的皮毛大戶做大做強。在鼓勵經營戶向外發展、擴展銷售網絡的基礎上,引導其充分發揮技術、資金、銷售優勢,不斷擴大生產規模、不斷提升產業檔次,從而吸引更多的農戶參與其中,進而在該村形成了大戶帶小戶、小戶帶散戶的經營格局,在全村營造了濃厚的創業氛圍。
創業的關鍵在創業主體本身
本報評論員 陽原東城村人對皮毛加工的創業熱情可謂歷久不衰,而且也確實從中得到了巨大的實惠。 沿著他們創業之路一路看來,發現除了日趨良好的外部環境的正面影響外,東城村人的自我轉變、自我努力、自我調適對他們開始創業、成功創業以及持續創業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試想,如果他們還像百余年前的祖輩那樣,守著精湛的縫皮手藝這個“金飯碗”不加以更好利用,大多數人依舊主要圍繞著貧瘠的土地打轉轉,或是不敢真正走向市場,只愿當個短工掙個小錢的話,“皮毛加工專業村”就根本不可能出現。東城也只能是中國版圖上一個絕對找不到標注位置的普通的、貧窮的村落。 試想,如果東城村人在創業中沒有“白天當老板,晚上睡地板”那種對苦難的承受力的話,那么東城村可能擁有的專業經營戶連如今規模的一半也達不到。如果,東城村人在創業中只懂沿襲傳統,抱殘守缺,不懂得學習和接受新知識、新技術,不懂得找尋新辦法、新出路的話,那么東城村擁有的規模經營戶數也絕不可能有如今這么多,規模也絕不可能有如今這么大。 試想,如果東城村人不探究、了解行業內的經營規律,面對失敗時輕易放棄,或是不懂變通,總想著“以硬碰硬”,把“青山”丟失,以至于即便以后形勢好轉也“沒柴可燒”的話,那東城村如今熱鬧的皮毛交易場面將成為一個遙遠的記憶而已。 所幸的是,上述一切都是試想。東城村人用行動和成績實現和證明了自己,讓我們看到了創業主體所迸發的能量。 前不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