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拐點突現 一天飛來3封“雞毛信”
正當大多數股民幾乎喪失信心的時候,A股突然上演“絕地反擊”。
股市反彈的背后,離不開利好消息的助威,它們都和“拐點”有關。比如發改委官員稱CPI迎來拐點,18種商品價格轉跌,匯豐中國PMI預覽值回升至51.1。而這些方面的宏觀經濟的拐點,表明市場經濟“硬著陸”的擔憂逐漸減少。
當然,我國宏觀經濟究竟如何演變,還有待繼續觀察。
久違的“紅色星期一”,A股“漲”就一個字!
這一切,源于昨日(10月24日)宏觀政策面傳出的三大利好消息:首先,發改委稱未來兩月CPI將低于5%,價格拐點確認;其次,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10月以來18種商品跌價;再者,10月匯豐中國PMI預覽值回升至51.1。
“一天接連傳來經濟增長與通脹方面的好消息,外加滬指強勢上揚53.06點,漲幅高達2.29%,這些很容易使人忘卻對四季度經濟增長的擔憂。”昨日,一位基金經理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利好一匯豐PMI重回榮枯線上
此前,匯豐中國制造業PMI數據(終值)自今年7月以來已連續3個月低于50景氣線以下,依次為7月49.3,8月49.9及9月49.9。
10月的PMI預覽數據卻一掃三季度頹勢,產出指數升至6個月高點,新增訂單指數也有大幅回升。
有研究認為,10月PMI的顯著回升主要得益于新增訂單和出口訂單的改善。自7月以來,制造業新增訂單指數首次超越50的枯榮分界線,環比反彈2.3個百分點。出口訂單指數亦在半年內首次錄得超越50的表現,高升至52.4。
此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也可佐證經濟正在向好發展9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為13.8%,高于8月的13.5%。
“10月制造業PMI初值重返擴張區間,歸功于新增訂單和產出指數回升,這令四季度制造業活動平穩拉開序幕。”匯豐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
他還稱,10月PMI出現反彈應能化解由近期出口增速顯著放緩所帶來的沖擊,顯示中國經濟并未衰退。進入第四季度,料中國出口仍將保持在低位運行,但不會再出現類似9月的大幅下滑,主要因為美國經濟緩步企穩及持續的新興市場需求。
在匯豐PMI初值中,代表企業成本的投入價格指數大幅回落至54.3,脫離上月的4個月新高,匯豐報告認為,這顯示后期通脹壓力或將進一步得以緩解。
屈宏斌指出,“PMI中的通脹分項指標確認了產出價格增長平穩,投入價格通脹放緩,且所有這些數據均證明了我們有關 ‘中國不存在硬著陸風險’的觀點。”
澳新銀行最新研報也預計,中國經濟今年將保持9.4%~9.5%左右的增長,目前的一些政策舉措有利于推動中國經濟進一步增長。總體來說,今年將實現軟著陸。
發改委“確認”通脹拐點
除經濟增長的良好態勢得以確認外,昨日的另一個好消息來自通脹走向。
新近公布的我國9月CPI同比漲幅為6.1%,雖已連續兩個月下滑,但還是處于6%以上,市場對于通脹這把“宰牛刀(微博)”仍存在恐慌心理。
然而,這種恐慌心理如今已具備了煙消云散的理由。來自發改委和統計局的訊息猶如兩封雞毛信,傳達出決策層對于控通脹的信心。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彭森表示,8月份以來,物價總水平漲幅開始回落,年內價格運行拐點特征已經得到確認,預計今年后兩個月CPI(同比漲幅)可以控制在5.0%以下。
他還詳細解釋說,今年以來,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穩定市場供應、降低流通成本、整頓市場價格秩序、促進貨幣信貸向償貸回歸的政策措施,物價較快上漲的勢頭已基本得到控制。
輸入型通脹壓力也伴隨歐美經濟走軟而逐漸被消解,鐵礦石現貨目前創出每噸150美元的近一年新低,較9月初下跌18%;倫敦期銅同期跌幅達24%……
中信銀行國際中國業務首席經濟策略師廖群博士認為,輸入型通脹的回落主要源自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進入第三季度以來持續回落,預計投入價格的下降將漸漸反映在CPI上。
據他預測,我國的貨幣政策調整或出現在明年一季度。
利好三統計局:18種主要食品跌價
相比于彭森的表態,來自統計局的食品價格數據也頗具說服力。10月中旬我國50個城市主要食品平均價格變動情況顯示,29種食品價格有18種呈現下跌趨勢,僅7種食品價格上漲,另有4種食品價格與10月上旬持平。
具體來看,下跌的食品包括肉禽類、豆制品和蔬菜。其中,油菜和大白菜分別下跌了12.6%和8.6%,豬肉價下跌了1.2%。此外,利樂枕奶亦有微幅下降。面粉、花生油、菜籽油等價格不變。
而位于本期漲幅前三的分別是國產香蕉上漲5.8%、巴氏牛奶上漲1.3%、大米上漲0.4%,食用油價格與10月上旬基本持平。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自9月中旬以來,肉禽類產品價格就一直保持下降趨勢。除豬肉價格,雞蛋價格也持續回落。10月以來食品價格的陸續下降,進一步顯示了通脹回落的趨勢。
華創證券10月第二周食品行業周報認為,經驗數據表明歷年10月份食品價格環比增速較9月都有所下降,有些年份甚至降至環比負增速。考慮到內外部需求回落等有利因素,本月物價壓力有所減輕。
國泰君安證券也表態,維持全年物價前高后低走勢的判斷,預計通脹從10月起顯著緩解。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