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完善以市場化為導向的現金分紅機制
上交所資本市場研究所今日發布《滬市上市公司2013年度現金分紅專題分析報告》。2013年度,除2家公司外,滬市957家上市公司中,共有674家公司提出派現方案,合計分配現金紅利達6707億元,創歷史新高。報告指出,從實踐情況分析,推進現金分紅工作仍存在不少制約因素,需要進一步完善以市場化為導向的現金分紅機制。
報告對滬市公司2013年年報與現金分紅相關的數據進行了統計和分析,歸納總結了滬市公司分紅的總體情況、行業板塊特征,分析了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推進上市公司現金分紅工作的制約因素。在此基礎上,提出進一步強化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機制的建議。
數據顯示,滬市公司2013年度高比例派現公司數量繼續增長,大額派現公司群體持續擴大。2013年度,滬市公司中,分紅比例超過30%的公司家數達538家,超過2012年的513家,占滬市公司總數的56.21%,占派現公司總數的79.82%。其中現金分紅比例超過50%的公司家數達到127家,相比2012年度的135家略有下降,占滬市公司總數的13.27%,占派現公司總數的18.84%。
年報數據顯示,2013年滬市多層次藍籌股市場各板塊、各行業分紅情況普遍趨好,現金分紅的板塊分布清晰。但受宏觀經濟因素等的影響,不同行業分紅比例存在較大的差異。
一是上證50和180板塊是滬市分紅主力,上證380分紅比例高于市場平均水平,紅利指數板塊體現高回報特征。二是絕大多數行業派現總額實現增長,金融業、采礦業貢獻突出。三是不同行業分紅比例差異較大,分紅比例升降不一。
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市場各方對推進現金分紅工作已形成一定共識,上市公司重視現金分紅、提高投資者回報的意識已得到加強。近兩年滬市公司的現金分紅情況也得到了市場和投資者的肯定。但從實踐情況分析,推進現金分紅工作仍存在不少制約因素。
一是現金分紅的穩定性和可預期性不強,尚不足以樹立投資者長期價值投資的信心。二是市場各方對引導、鼓勵上市公司現金分紅,形成有效現金分紅機制的必要性仍未達成高度共識。三是上市公司內部治理不夠完善,外部約束力尚待進一步強化,上市公司提高現金分紅水平的積極性不高。四是現行紅利稅政策形成的交易成本相對偏高,投資者通過現金分紅獲得投資收益的意愿不強。
報告指出,在我國經濟處于轉型期、股票市場相對低迷的背景下,繼續推動上市公司現金分紅,對提升股票市場的投資價值尤其具有重要意義。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進一步完善以市場化為導向的現金分紅機制。
首先要大力發展藍籌股市場,支持實體經濟健康持續發展,提高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的穩定性和可預期性。其次要保持監管政策穩定性,堅持不懈地引導形成市場共識,培育形成市場化導向的現金分紅機制。第三要完善公司內部治理,建立外部市場約束,提升上市公司現金分紅主動性。第四要著眼市場長遠發展,優化紅利稅政策,提高現金分紅的投資收益實際水平 。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