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支付價值躍升全球第五
近日,環球電信聯盟(SWIFT)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美國的人民幣支付價值過去一年增長327%躍升至全球第五位,排在中國內地、中國香港、新加坡和英國之后。
“人民幣國際化正在加速,而全球各區域較看重人民幣的發展潛力,試圖"借東風"并在金融市場中保持先發優勢,但并不代表人民幣已經走向國際化,畢竟資本賬戶項下的人民幣交易目前還非常有限。”澳新銀行中國分析師周浩昨日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國內的利率匯率機制尚不成熟,而利率市場化的完成是人民幣真正實現國際化的重要基礎。
美國市場“茁壯成長”
SWIFT數據顯示,2014年4月美國人民幣支付價值同比增長327%,總額已經達到全球支付價值的2.4%。其中,美國對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貿易信道的人民幣支付價值增長了229%。不過,SWIFT同時指出,4月人民幣支付價值僅有2.6%在美國本土進行,而這一占比看起來似乎仍顯“微不足道”。
SWIFT亞太區支付市場總監Michael Moon表示:“在美國對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的貿易信道中,越來越多采用人民幣付款,這是進一步推廣跨境人民幣使用的重要里程碑。雖然該貿易信道仍以美元為主要貨幣,但數據顯示,美國正日漸增加使用人民幣,以支持其企業接觸更多中國內地的供貨商。這對人民幣的國際化以及成為世界支付貨幣而言,可謂是重大喜訊。”
“在我看來,這個增長是一個比較正常的數字,因為此前基數低。”周浩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中資企業想要規避匯率風險,當向其美國的分支機構進行支付結算時,越來越多地傾向使用人民幣。
周浩進一步向記者解釋稱,進口企業對外進行支付時,需到銀行開設一張信用證,而美元的信用證賬期一般是90天,到期企業需支付本息。而中國為鼓勵更多的跨境人民幣交易,人民幣信用證賬期更長,可達180天。而這一便利舉措也會讓企業品嘗到選擇人民幣支付的好處。
“當然,買賣雙方還需達成更多共識,而中國企業還需要在行業中爭取更多的"話語權",要求其對手方支付人民幣。”周浩稱。
自2013年以來,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全球化布局范圍正逐步擴大。渣打銀行在今年3月公布的人民幣環球指數報告中,首次將美國紐約列為第五個人民幣離岸中心,與中國香港、新加坡、倫敦以及中國臺灣并列。而紐約也填補了北美時區,有助于人民幣離岸中心全時區啟動。
不過,相較于其他離岸中心,美國的人民幣交易量仍然很小。此外,美國離岸市場發展雖然潛力巨大,但仍受限制。渣打高級利率策略師劉潔此前表示,美國本土企業仍傾向使用美元結算,與此同時,美國投資者缺乏足夠的人民幣投資標的,對點心債的投資途徑仍然受限。
人民幣地位逐步提高
此外,根據SWIFT的數據統計,截至4月份人民幣在全球支付貨幣中總量仍保持第七位水平,占全球支付總額的1.43%,但較2014年3月的1.62%微幅下跌。
截至目前,人民幣已連續6個月上榜全球十大支付貨幣,其地位進一步得到鞏固。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人民銀行近日宣布首次動用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對方貨幣,使用中韓本幣互換協議下4億韓元(約合240萬元人民幣)資金支持企業貿易融資。而這也被視為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與此同時,人民幣的“好聲音“已在全球唱響。隨著貨幣互換、清算行的全球布局,人民幣離岸市場已在全球多地開花,包括亞洲的中國香港、新加坡,歐洲的倫敦、巴黎、盧森堡,大洋洲的悉尼以及北美和非洲多地,都在致力于打造全球或者地區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
“全球各區域較看重人民幣的發展潛力,冀望在全球金融市場中保持先發優勢,但資本賬戶項下的人民幣交易目前還非常有限。”周浩向本報記者指出,美元的國際地位很難撼動,全球市場對人民幣的接受程度依然較低,人民幣國際化還要遵循“立足香港,輻射亞洲,再走向全球”的一個軌跡。
國際“粉絲”不足,配樂和聲尚未完備。而中國央行所秉承的態度是,不過多地推行人民幣的使用,而是從政策等方面逐漸創造條件。“國內的利率匯率機制尚不成熟,人民幣國際化前途光明卻道路曲折。”周浩如是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